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尊重基層首創 激發基層動力——記全面深化改革的廣東探索
建督察臺賬促改革“實打實”
惠州正在開展國家級改革試點21項、中山市選擇在8個鎮開展51項基層改革試點。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積極承接和落實中央改革試點任務,將改革試點作為推進基層改革實踐的重要抓手。
值“十三五”開局之年,《深圳市2016年改革計劃》6月正式出臺,涉及經濟體制、民主法治、文化體制等7大領域39個改革項目。“這些改革項目并非閉門造車。”深圳市改革辦主任孫波表示,深圳創新改革決策立項機制,在制定改革計劃和重點改革項目前期就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征求意見,提高公眾參與度。
為保障改革任務落地見效,廣東著力發揮督察評估作用,疏通基層改革過程中的堵點。以珠海為例,珠海市改革辦將年度改革工作任務和領導小組會議決定事項全部建立工作臺賬,納入行政執行力電子監察系統,以“綠、黃、紅燈”推進機制倒逼改革工作完成。
千難萬難,只要有決心和魄力就不難。為了推進改革工作質量和實效,廣東探索開展改革績效考核評估。如東莞將改革項目評估納入全市年度考核體系;惠州、中山、江門等市直接將改革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市直部門、縣區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
珠海市改革辦主任戈曉宇說:“一項一項整治、一個一個攻堅。通過解決‘庸懶散拖、推諉扯皮’問題提升行政效能,真抓真改就可以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工作。”
尊重基層首創精神 “接地氣”釋放發展動能
2014年初,廣東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在全省范圍內吹響。
廣東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莫曉春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形成了系統的改革頂層設計。基層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第一線。落實這些改革措施,需要基層結合實際精準對接。”
以改革促發展。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當下,全面深化改革下的廣東每年都交出了亮眼的答卷。今年上半年廣東經濟發展更是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特征,并釋放出邁向質量型經濟增長的澎湃動能。
“廣東改革發端于基層,形成于基層,興起于基層。”莫曉春認為,回顧廣東30多年來的改革歷程,正是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不懈探索實踐,成就了廣東改革開放先行地和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
改革持續釋放生產力。制度性交易成本是當前企業降成本最難啃的硬骨頭。為此,廣東從今年4月1日起對廣州、佛山等6市免征34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堤圍防護費為例,中鋁佛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龐業文說,預計一年企業可節省近300萬元,節約的成本會用于加大研發經費。
深化改革構筑體制機制高地,為廣東作為全國第一大經濟體帶來新優勢。廣東省委、省政府認為,只有把中央的改革設計和基層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結合起來,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取得真正成功。(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 廣東探索 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