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3周年之際:共商共建共享之路

2016年10月03日 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共商共建共享之路——寫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3周年之際

奔涌的時間長河里,3年白駒過隙。“一帶一路”提出至今的3年時光,卻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史冊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跡。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歷史深處走來。世界由接納到響應,再到積極行動。“一帶一路”的發展歷程,也映照著中國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夢想的前行足跡。

仿佛是一種象征,站在3年的時間點上回望,從不同維度去觀察,折射出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遷。

時間維度上,“一帶一路”一頭牽著歷史,一頭連著現實。它見證千年風雨滄桑,也充滿了日新月異的發展活力。

空間維度上,“一帶一路”橫跨歐亞大陸,撬動亞太夢想。它是中國聯通世界的橋梁,也是沿線國家攜手共進的紐帶。

發展維度上,“一帶一路”從概念到行動,從倡議到落實,其進展速度、成效收獲,一再令世界驚嘆。

傳頌千年的壯美篇章,在新的時期續寫新的內涵。這是古絲綢之路重煥光彩的時刻,這是夢想照亮現實的時刻。

時間維度篇——

歷史和現實壯麗交響

回溯3年前的那些日子。習近平主席西赴哈薩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穿越時空、拂去塵埃,再次走入世界視野。

2013年9月7日,阿斯塔納瓜果飄香。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禮堂,習近平主席上任后首次面向中亞地區發表演講,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以路為軸,以地為紙,以合作為畫筆,一幅歐亞大陸友好合作的壯美畫卷躍然紙上。

10月3日,雅加達椰樹芃芃。印度尼西亞國會,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深刻闡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今天的東盟同中國更是興衰相伴、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雙方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增添了人們對“亞洲世紀”早日實現的信心。

“一帶一路”南北呼應、東西互濟,以一個整體概念呈現在世界面前。

善弈者謀勢。

駝鈴古道,浩浩北風;戈壁灘沙,嘶嘶馬鳴;孤煙大漠,壯志西行。2100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完成“鑿空”之旅,走出一條聯通歐亞、傳遞和平、播撒繁榮的絲綢之路。此后,外商使節絡繹于道,接踵叩關。“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詩人杜甫筆下,友誼使者的堅實步履力透紙背。

漂洋過海,觀風察俗;奇珍異寶,互通有無;絕域殊方,心悅誠服。15世紀初,明代航海家鄭和先后七次遠洋,滿載商品的船隊往來于中國和30多個國家之間,平息沖突,消除隔閡,易物海外,發展貿易,傳遞中華文明。“云帆高張,晝夜星馳。”鄭和碑上,銘記著中國揚帆走向世界的搏浪情懷。

那是中國歷史上的繁盛之時。古絲綢之路的興衰,隨著中國國運跌宕起伏。在隨后的歷史征程上,當閉關鎖國夜郎自大時,當列強鐵騎踐踏中原時……古絲綢之路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只有漫卷黃沙、滔天大浪靜靜訴說著滄桑巨變。今天,當時間跨越千年之久,伴隨中華民族的復興征程,喚醒沉睡的古老絲路,正逢其時、正當其勢。

“一帶一路”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潛力。從愿景擘畫到廣泛共鳴,從宏偉藍圖到具體成果,它的開放性、包容性,給世界帶來無限可能。一名歐盟委員會前官員這樣評價它:“絲綢之路是一個備受呵護的孩子,很多母親都想照顧他。”

春華秋實。2016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我們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3年來,習近平主席的出訪路線,在“一帶一路”的宏大敘事中鋪展。梳理他在外交場合的主題詞,“一帶一路”是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也收獲了最廣泛共鳴。

2014年3月到訪歐洲,中歐雙方領導人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聯通歐亞兩大市場深入溝通,習近平主席思考深刻:“合作不再是簡單一加一等于二,而是有更多內涵”。重大倡議提出一年之際,“一帶一路”進入務實合作、全面推進階段。習近平主席此時的出訪循絲路沿線,西至塔吉克斯坦,南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印度,從北向南,由陸到海,9天時間晝夜兼程。2015年、2016年,習近平主席諸多次“點穴”外交,更是一再選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3年來,“一帶一路”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決定,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并列為中國三大發展戰略。2014年中國通過了“一帶一路”建設戰略規劃,2015年發布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同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交相輝映,也帶動了中國更強勁發展。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漸次展開。

一條互利共贏之路,這是“一帶一路”引發共鳴的原因所在。幾個月前,當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時,尼科利奇總統熱情洋溢的一番話,道出了國際社會的共同感受:“中國崛起改變了世界,全世界都要感謝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一帶一路”書寫了一條不同以往的崛起之路,彰顯了中國追求合作共贏的堅定抉擇。

回溯過去五百年大國崛起史,列強通過戰爭、殖民、劃分勢力范圍等方式爭奪利益和霸權,給世界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站在21世紀的今天,當中國的發展成為公認的“21世紀標志性事件”,這個新興大國如何同世界相處?

“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以開放包容為特征,以互利共贏為追求,恰恰是對世界關注的最好回答。這條世界上跨度最長、最具潛力的合作帶,凝聚了沿線國家渴望發展的最大共識、契合了沿線國家經濟升級的最迫切意愿、提供了世界經濟走出陰霾的最有效方案、展現了中國推動各國共同發展的最大誠意。

“一帶一路”耕耘了一條不同以往的區域發展之路,彰顯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大勢。

葡萄牙國務秘書布魯諾·馬薩斯此前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闡述“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契機,標題就是《我們都是“歐亞人”》。今天的“一帶一路”,東牽潛力巨大的亞太經濟圈,西攜成熟的歐洲經濟圈,如何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程,關乎沿線國家發展夢想,也關乎數十億人民福祉。

讓潛力轉變為紅利、讓夢想走進現實,“一帶一路”的遠景與藍圖更具沖擊力——它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它著力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一帶一路”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一個走向世界的中國,視野更加高遠、心態更加開闊、姿態更加積極。



編輯:楊嵐

01 02 03

關鍵詞:一帶一路 中國 發展 習近平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福利视频网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 | 特一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 婷婷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