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揭秘“網絡消費陷阱”:不見商品只見“培訓”
加入微信銷售團隊 就能輕松掙大錢?
現如今,微信的用戶規模不斷擴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微信用戶已經達到8億人次。龐大的用戶規模也催生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微商。
不過,隨著微商的發展,在這個平臺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動起“歪腦筋”。這些人聲稱,只要加入他們的微信銷售團隊,坐在家里就能輕松掙錢。能有這么好的事嗎?一起往下看。
北京的梁小姐經人介紹,打算加入一個自然陽光的銷售團隊,因為她聽說,在微信銷售這款純美國制造的保健品,收益頗豐。可以介紹親戚、朋友一起來銷售,還能從他們的銷售額里進行10%的提成。
梁小姐:“他們說你最好篩選一下親朋好友中的里一些能力強、比你聰明、比你富有的人,把這些資源先儲存下來 攢一波可以派老師過來專門跟他們溝通。”
按照銷售團隊的說法,只要加入進去,坐在家里也能輕松掙錢,月入萬元根本不是一件難事。
梁小姐在心動之下,就通過微信和銷售人員取得了聯系。根據自然陽光公司規定,剛進入人員必須購買產品,可以購買4000、8000、16000三種價位的產品,之后就分別享有不同比例的提成。投入16000元后再去拉人頭,至少就能享受之后三代的提成。然后還有管理獎、超越獎、開拓獎各種名目的獎勵,如果能做到所謂的一星總裁,甚至能參加整個公司的提成。發財心切,梁小姐一下投入了16000元,這時她才發覺,購買商品也是通過微信。
梁小姐:“付款他們不是付現或是刷卡的,他們是通過你把錢匯入到對方的微信或是通過各種轉賬的方式到對方手里,沒有任何的憑證。”
不過交完錢到現在一個月了,梁小姐也沒見到產品,對方解釋說,產品從美國運來,入關需要時間。產品沒見到,梁小姐每天見到最多的就是銷售人員在微信群中天天不斷的互動,活動。
從人數看,群里的人每天都迅速增加。按照營銷人員所說,這是微信培訓、微信招商、紅包鏈接,四網合一。但培訓的目的,卻是要拉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買產品。
不見商品只見"培訓" 微商藏貓膩
要銷售的產品遲遲不到,各種活動互動卻沒完沒了。這家名叫“自然陽光”的微商究竟是個怎樣的企業?
自然陽光銷售代表:“我們是三代10%,為什么我們借助微商的那樣的一個模式,這是其它公司沒有的。你推薦A,你有10%,A推薦了B,A有10%,那你還有10%,這是第二代。B推薦了C,B有10%,C過來給A還有10%,然后C的第一次加入的業績你還有10%,這叫三代10%。明白了嗎?這是微商。”
這位就是自然陽光的銷售代表。她正在推銷一套據說是純美國制造的保健品,銷售方式主要是通過微信。
自然陽光銷售代表:“那我們最需要學會一件事情,自己會注冊,會幫別人注冊,會教別人買貨,教別人注冊。OK,你就可以躺在被窩里賺錢了,因為我們所有的培訓,所有的內訓和講解和方法和我們成功八部都是在微信里面,透過早間微課堂和晚間微課堂完成的。你說早上今天下雨,武漢連續下半個月的雨,都不想出門不敢出門,到處被淹了,沒關系,在家也有收獲的,你又不是上班一族。微信拿著,我們每天早上7點鐘就開始在群里面做培訓,這個事業好不好?非常好。”
新聞鏈接:哪些行為屬于傳銷?
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這家名為“自然陽光”的公司來自美國,經營的是保健品。按照自然陽光營銷人員提供的課件以及分配方案,確實如梁小姐所說,購買產品進入后就可享受分級提成。但根據我國《禁止傳銷條例》的規定: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均屬于傳銷行為。
銷售人員辯稱:不是傳銷是“直銷”
加入銷售團隊先得買產品,要想拿到提成先得“拉人頭”,按照我國的有關規定,梁小姐加入的這個微信銷售組織其實就是在進行變相傳銷。但是在調查中,自然陽光經銷人員卻對記者表示,他們不是傳銷,而是直銷,并且已經拿到了直銷牌照。
記者:現在這些東西拿到國內賣合不合法呢?
負責人:我們在中國就是已經拿到直銷證書了。
記者:直銷證書有?已經下來了是嗎?
負責人:嗯對。
記者:那其他呢?比如說工商啊,質檢啊,藥監啊。
負責人:這不需要啊,因為它是國外藥監部門承認的,在中國已經不需要這些了。人家已經認證了,中國是沒有那個水平去檢驗的。
按照自然陽光經銷人員所說,他們不是傳銷,而是直銷,并且已經拿到了直銷牌照。并且產品直接從美國進來,國內部門根本沒有水平檢驗和監管。根據我國《直銷管理條例》,從事直銷必須取得國家商務主管部門頒發的直銷經營許可證,那么自然陽光真的經過商務部門批準了嗎?
記者調查:"自然陽光"未獲直銷許可
記者登錄商務部網站,在經過批準的全部77家直銷企業中根本沒有自然陽光公司的名字。沒有得到批準卻聲稱拿到了直銷許可。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揭秘 “網絡消費陷阱” 不見商品只見“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