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陜南漢風樓收藏銅鏡鑒賞
陜南漢陰縣漢風樓收藏一面銅鏡(圖1),直徑21.2厘米,厚0.3厘米。背面小圓鈕,有穿繩孔,無鈕座;鏡緣寬0.6厘米,靠其內側有一周凸弦紋;在大面積平素地子上鑄有4個金文銘文:“壽山福海”(上、下、左、右讀)。壽山福海,壽像山那樣久,福像海那樣大,為舊時用于祝人長壽多福的吉祥語。
圖1
銅鏡作為一種日常用具,除了供人使用外,還讓人們看到它便心情舒暢。因此,銅鏡上便有了大量的吉祥祝愿詞句銘文。這些銘文既能說明當時人們的普遍心理,又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一些社會現實問題。
圖2
這面金文銘文“壽山福海”鏡,它的制式很像金鏡:小圓鈕,無鈕座,寬平素鏡緣,手感輕薄,銅質不太好。
有資料顯示:“壽山福海”鏡是金代或元代鏡,理由是1982年在黑龍江省阿城市半拉城遺址曾出土一面“壽山福海”銘文鏡。因是出土于金代遺址,被當地考古研究所斷代為金。20世紀90年代還曾在吉林省長春市郊區出土一面“壽山福海”鏡,斷代為元。陜西西安曲江池西至元三年(1337)墓也曾出土一面“壽山福海”銘鏡,斷代為元鏡。筆者未見過上述三面出土銅鏡,但我見過一面金代八角形“壽山福海”鏡的銘文為楷書(圖2);元代的“壽山福海”鏡銘文亦為楷書(圖3)。元代銅鏡,多采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粗略簡陋。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等。還有專家說“壽山福海”典故,出自明·張鳳翼《灌園記·開場家門》:“華屋珠簾,壽山福海,別是風煙。”因此把“壽山福海”鏡斷代為明代鏡。但明代銅鏡的銅質及制式都走向衰退狀態,如圖4,銅質為黃銅,“壽山福海”四字亦為楷書,且每個字加方框圍起。
圖3
史料顯示,銅鏡銘文始于戰國,到西漢早、中期比較普遍。漢代銅鏡銘文中祝愿性質的吉祥語,大致包括了高官、厚祿、富貴、多子、長壽、五谷豐登等方面的內容。黑龍江省阿城市半拉城遺址曾出土一面“壽山福海”銘文鏡,斷代為金;吉林省長春市郊區出土一面“壽山福海”鏡,斷代為元,陜西西安曲江池西至元三年墓也曾出土一面“壽山福海”銘鏡斷代為元。金代、元代墓中怎么能出土明代鏡呢?以明·張鳳翼《灌園記·開場家門》中的“壽山福海”詞句來給這類銘文銅鏡作斷代是不科學的。
圖4
這面“壽山福海”銘鏡是生坑器物,是某磚廠取土時在一破敗雜亂的古墓里發現的,由于當時沒有考古人員參加,故沒有考古資料說明此古墓的年代。因此,這就給后人斷代出了難題。不過,根據該鏡金文銘文及制式來看,漢風樓收藏的這面“壽山福海”鏡,斷為金鏡是比較妥帖的。
編輯:陳佳
關鍵詞:陜南漢風樓 收藏銅鏡 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