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跨區域空中調水“天河工程”能否實現?
“天河工程”是一個美好的理想,目前尚無科學論證。其能否實現,仍待觀察。
“天河工程”論證啟動會暨第一次專家組會議近日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這一科研項目由清華大學與青海大學聯合團隊主持,目的在于科學分析大氣中存在的水汽分布與輸送格局,進而采取人工干預手法,實現不同地域間大氣、地表水資源再分配。
“天河工程”是一個比喻說法。通俗地說,就是通過空中搬運水汽到干旱地區降雨,供給缺水地區以水,滿足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需求。科研人員現在提出的“天河工程”設想存在三種范式,一是神話,二是科學,三是自然。
神話的范式以《西游記》的描寫為典型。在車遲國里,孫悟空幫師傅求雨,請來雨神,后者挾持幾朵云彩到車遲國就降下雨來。這種神話的調水是完美的,可以定向、定量和定點。科學的調雨和降雨在今天也能部分做到了,這就是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是用高炮把含有碘化銀的炮彈打入有大量積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銀在高空擴散,成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圍迅速凝聚達到一定體積后降落成雨。
自然降雨是一個隨機的過程,但是也有定向、定量和定點的因素。例如哈尼梯田所用的水就是一個大自然搬運水的過程。哀牢山的水從低緯度紅河蒸發升空,來自南邊海洋上空溫暖而濕潤的氣流沿哀牢山南坡上升,這些氣流隨氣溫的逐漸下降而冷凝成霧和雨,降落到原始森林,形成涓涓細泉,下瀉江河。哈尼人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溝,把下瀉之水悉數截流,引大溝之水灌溉梯田,水又沿層層梯田注入江河,再度蒸發升空,形成一個完整的水系循環。
這種自然的水調配就是一種自然形成的天河,但是跨越的地區和空間不大。現在,科研人員要通過天河實現不同地域之間的水的搬運,在大氣邊界層到對流層范圍內存在穩定有序的水汽輸送通道(即“天河”),科研人員要通過對大氣中水汽含量及遷徙路線的監測,掌握水汽遷徙規律,并在有條件的地區進行人工干預,把水搬運(降雨)到缺水的北方地區。
但是,科研人員如何能找到一個像哀牢山地區那樣有規律的定向、定量和定點的空中搬運水的“天河”,如何論證“天河工程”的實現,現在還語焉不詳。作為一個美好的理想,“天河工程”未來能否實現,仍待觀察。
□張田勘(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天河工程 跨區域空中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