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治理網絡訂餐 板子要打到平臺上

2016年09月08日 14:38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上海9月8日電題:治理網絡訂餐,板子要打到平臺上

新華社記者葉健、周琳

7日,媒體暗訪報道,在知名訂餐平臺美團上,無證經營的黑作坊大賣特賣,日銷數千串麻辣燙的熱門餐館證照過期,衛生狀況更是觀之令人擔憂。當日,上海食藥監局再次約談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等網絡訂餐平臺。約談現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和記者用訂餐APP搜索,當場發現疑似“陰陽地址”“無證套證”等問題。

今年以來相關管理部門屢出重拳,但網絡訂餐平臺上黑作坊猖獗依舊。一個重要原因是板子沒有打到平臺上。

黑作坊能成群上網,源頭在線下,但根子在平臺。網絡訂餐平臺對商家并非沒有治理能力,技術上也足以實現有效監管,操作中卻步履緩慢。甚至網絡訂餐平臺間已形成“逆競爭”,這家平臺剛清理門戶,那家平臺就照單全收,導致“誰清理、誰吃虧”。

造成網絡訂餐平臺種種亂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團等網絡訂餐平臺“燒錢圈地”的擴張模式,只顧著砸錢搶用戶而忽視食品安全。這種玩法已經破壞了餐飲行業的生態,從靠品質特色取勝變成了靠速度、數量和廉價取勝,食品安全成了“次要問題”。燒錢砸市場,更使得平臺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好產品和服務,這樣就陷入惡性循環。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餐飲也不能線上、線下兩個標準。從食品安全法到地方法規,都明確了網絡訂餐平臺的主體責任,特別是平臺對入駐商家的審核和管理責任。如果網絡訂餐平臺蓄意容留線下無證照餐飲黑作坊,甚至為其披上合法外衣,理應受到法律制裁。

黑作坊賺了票子,老百姓吃壞肚子,訂餐平臺不能不改路子。對網絡訂餐平臺的監管,不能再走“先發展、再治理”的老路,而應該從審核端收緊閘口,從源頭端過濾黑店,防患于未然。這些工作的推動,有待食藥監、網信、工信等部門主動作為、聯合發力、除惡務盡,更有待于網絡訂餐平臺和線下餐飲企業忠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法律義務。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網絡訂餐 美團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粉嫩 | 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最大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