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李揚:中國尚不存在債務危機 杠桿并非洪水猛獸
針對備受關注的中國債務問題,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簡稱NIFD)理事長李揚8月31日表示,不能不加分析地將杠桿視為洪水猛獸。在資產負債表的框架內分析,中國發生債務危機是小概率事件。
國內外關于中國債務問題的討論,大多集中于債務規模及其對GDP的比率(杠桿率)上。李揚認為不聯系資產來分析債務,存在較大缺陷。中國政府的債務融資主要是為各類公共投資籌集資金,投資形成的資產可能有現金流產生,并構成償債的基礎。
據NIFD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債務總額為168.48萬億元,全社會杠桿率(債務對GDP之比)為249%。在結構上,居民部門債務率在39.9%,金融部門債務率約為21%,政府部門(含地方融資平臺債務17.7%)債務率約為57.1%。在企業債中,歸諸國企者約為65%。
李揚表示,與美、英、法、日等主要國家相比,中國債務水平并不算高。通過國際比較可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過高,是中國債務最突出問題。國企杠桿率過高,是中國債務問題的關鍵所在。
NIFD統計顯示,按寬口徑匡算,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總計227.3萬億元,主權負債124萬億元,資產凈值為103.3萬億元。按窄口徑匡算,即扣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13.4萬億元),并以2014年的土地出讓金(4萬億元)替代當年的國土資源性資產(65.4萬億元),中國的主權資產將由227.3萬億元減少到152.5萬億元,由此窄口徑的主權資產凈值為28.5萬億元。
李揚通過在資產負債表的框架內分析中國的債務指出,中國發生債務危機是小概率事件。
此外,李揚認為中國尚不存在債務危機還有另外兩方面原因。其一,中國一向以高儲蓄著稱,即便在中國儲蓄率已經有所下降的2015年,儲蓄率依然高達47%。這意味著,中國債務融資來源主要是國內儲蓄。統計顯示,外幣計價的外債只占總債務的不到3%。這種“左口袋欠右口袋”的債務/債權格局,使得我們可以不受外部干擾,平滑處理自己的債務。其二,中國是一個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這使得中國債務的融資主要來自相對穩定的銀行存款,而非波動性很大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資金。這決定了,中國金融業的風險點主要集中于流動性上,償債能力則居于其次。基于這種金融結構,只要高儲蓄率得以延續并支撐著巨額的資金流動,債務問題就很難演化成系統性金融及危機。
“即便出現大規模的債務違約,中國也可以在不對國民經濟造成較大負面沖擊的條件下,以“移山填海”的手段,予以妥善處理。”李揚說。
李揚說,不能不加分析地將杠桿視為洪水猛獸,關鍵是要處理好不良資產。倚重外源融資,即從事杠桿操作,本就是工業社會正常運行的題中應有之意。管理債務的要義,其實就是保持債務的可持續性。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揚 債務危機 杠桿 中國債務 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