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重慶市各民主黨派加大對武隆幫扶力度
近年來,重慶市市級各民主黨派累計投入7503萬元,對武隆縣相關鄉鎮的120余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編制等項目進行幫扶,使結對鄉鎮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縣平均水平。
各民主黨派通過對武隆縣的實踐探索,共形成國家級議案、提案3個,市級提案、議案9個,建議2個。這些議案、提案、建議對統籌解決武陵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發展問題,加快推動渝東南民俗生態旅游發展等產生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夯實基礎建設 改善人居環境
望著村前新修的水泥公路,雙河鄉鐵爐村村民吳益祿內心的喜悅溢于言表:“多虧了民革重慶市委的幫扶,給我們修了‘致富路’,出門便利了,發展生產也更方便了。”
幾年前,吳益祿一家開始種植高山蔬菜。可是因為公路不通,蔬菜未能如愿賣上好價錢。“渠道不暢”,成為制約村民增收致富的瓶頸。
2010年,在武隆縣委統戰部的協調下,民革重慶市委對鐵爐村實施對口幫扶。經過調研論證,他們從鐵爐村群眾最盼望、最薄弱的交通設施入手,把鄉村公路作為群眾發家致富的頭等大事來抓。
而今,隨著道路交通的改善,鐵爐村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吳益祿住進了兩樓一底的“小洋房”,蔬菜種植規模也進一步擴大,年收入近6萬元。
以此為代表,民革重慶市委已累計協調投入資金1160萬元,落實幫扶項目10個,包括危房改造、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人飲水池建設等,貧困戶由幫扶前的61戶148人減少至13戶32人。
與此同時,在臺盟重慶市委的幫助下,土地鄉也在悄然“變臉”。
據悉,為了改善土地鄉原本陳舊的基礎設施和房屋,臺盟重慶市委開展對口幫扶以來先后為該鄉建起了公共服務中心,完成1個農民新村建設,修建村道公路14.8公里,幫助17戶殘疾人解決產業發展及危房改造。如今,臺盟重慶市委已在武隆全縣范圍內先后協調落實農業服務體系、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烤煙房、公路建設、危舊房改造、產業發展等9個幫扶項目,投入資金438.55萬元;籌資建立貧困兒童助學基金,持續開展慰問幫扶活動,長期對10戶貧困戶、15戶危舊房改造農戶進行幫扶等。
理清幫扶思路 落實發展規劃
“農家的小樓,綠樹掩映,清溪環抱,窗臺鮮花笑……”
這首名為《趙家印象》的詩出自一位常年在武隆避暑的退休老人之手,詩里寫的正是趙家鄉張德全所經營的“河邊農家樂”。每年夏天,張德全都要接待40多位來此長住避暑的游客,純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
“自從民進重慶市委來我們村發展鄉村旅游,人氣旺了,財氣來了,我也沾了這個光!”張德全笑道。
曾幾何時,位于武隆白馬山腹地的趙家鄉是當地有名的“死角”鄉。而今,鄉村旅游扶貧產業迅猛發展,貧困人口從1785人減少到971人,榮獲“重慶市最佳避暑休閑鄉村”稱號。
據了解,為助推趙家鄉發展,民進重慶市委相關專家多次走訪,召開鄉村旅游發展座談會,邀請重慶理工大學規劃管理學院制訂了鄉村旅游規劃,同時積極引進產業項目落地,推動鄉村旅游項目提檔升級。目前已累計協調投入2346萬元(含物資)支持該縣鄉村旅游、山羊養殖產業、教育培訓等項目。
不僅如此,民進沙坪壩區委持續推進“民進藝術教育希望行動”,授課教師每周堅持到仙女山希望小學授課。同時,幫助石橋苗族土家族鄉挖掘和傳承民族文化,在石橋中心校實施藝術教育培訓,助推武隆大旅游的發展。
在武隆縣像趙家鄉這樣通過市級民主黨派幫扶,加快鄉鎮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并非個案。火爐鎮百姓能吃上“旅游飯”就得益于民建重慶市委的幫扶。
為了讓火爐鎮與仙女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串聯起來,民建重慶市委相繼為該鎮建成了2條鄉村旅游公路建設項目,從而將鄉村道路與省、縣主干線合理銜接,形成旅游大環線,推動了鄉村旅游發展進程,帶活了該鎮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相關產業發展。幫助該鎮改擴建村民活動中心1個,新建沼氣池500口。同時,為該鎮巖峰村協調落實西瓜種植、山羊養殖、蛋雞養殖、活動室改擴建等幫扶項目8個。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5429元增長到2013年的7522元。
在武隆縣巷口鎮,致公黨重慶市委近年來通過帶領專家團隊實施智力幫扶,多次深入當地調研,形成了《巷口鎮統籌城鄉發展研究報告》、《巷口鎮鄉村旅游規劃》等多個專題調研報告,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累計為巷口鎮協調幫扶資金50余萬元,幫助改擴建農村公路、捐助貧困戶款物4萬余元,惠及群眾470戶1500余人;關愛留守兒童,捐贈價值近40萬元可視電話100對;扶持發展中藥材、優質林果、無公害蔬菜等骨干產業。
積極“造血” 助推長遠發展
近100元一斤的鮮棗還未上市就被訂購一空?這樣的好事讓武隆縣羊角鎮的農戶感覺像在做夢。
“以前哪想過這樣的好事,棗子還能發家致富?”日前,家住該鎮永隆村的王君成高興地說,“自從農工黨重慶市委幫我們拿下了展銷會金獎和地理標識,豬腰棗價格一路上漲,光靠著家里的棗樹,我每年都能收入4萬多元。日子確實越過越甜。”
據介紹,羊角鎮因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村民生產生活水平一直很難提升。經過反復研究,農工黨重慶市委決心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幫助村民發家致富。他們先后累計為該鎮協調資金400萬元,開展農民新村建設、改擴建公路、山坪塘整治等項目10個,修建村通暢工程15公里,協調農綜產業發展項目資金100萬元,幫助打造永隆新村配套建設。
通過大力幫扶,目前,該鎮的豬腰棗、金銀花、“蜜本”南瓜、韓國朝天椒等特色產業已成為該鎮農戶增收致富的四大“王牌”。
同時,民盟重慶市委也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幫扶濟困與助推發展并舉,落實了“2014年燭光行動——新東方教師社會責任行”活動,特別邀請新東方全國的優秀教師針對全縣農村一線英語教師進行為期4天的教學培訓,組織專家開展“智慧農家樂”培訓和公務禮儀培訓。長期安排教師對武隆5所中學9個學科進行支教,極大地提高了山區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累計協調資金360萬元,助推農民新村居民點、水利基礎設施、村民活動中心、農村人行便道、土雞產業、鄉村旅游等重點項目6個。
此外,在九三學社重慶市委的幫扶下,武隆縣滄溝西瓜和武隆板角山羊分別取得“重慶市著名商標”、“中國地理商標”認證。
據介紹,為幫助滄溝鄉產業發展,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多方邀請專家前往指導,累計協調投入資金360萬元,落實基礎設施建設、煙草項目、畜禽養殖、大水學校改造等幫扶項目6個,大力扶持推廣西瓜、烤煙、山羊養殖等致富產業。幫助解決實際問題23個,建成生態移民農民新村1個,新修人行便道3公里、堰渠5.3公里,發展土雞飼養場等。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4022元增加到2013年的7049元。
編輯:吳靜怡
關鍵詞:幫扶 重慶市 民主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