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走出“13號室”
網民在一網吧玩游戲
2016年8月,一篇超過十萬閱讀量的文章《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在朋友圈傳播,將數年前曾以“電擊療法”戒網癮受到輿論關注的楊永信再次拉回公眾視線。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了一些當年接受過“電擊療法”的年輕人,他們講述了當年和此后數年的經歷。
這是一場沒有計劃的私奔。一個小包,從家里偷出來的4000元錢,是張旭同所有的財產。
他不敢帶手機,他怕親戚找過來,再一次把他送進網戒中心的“13號室”。
在路邊攤吃飯的時候他要找有遮擋的,公共場所要找門口位置或者方便逃跑的,偶爾見到山東車牌的車子特別是臨沂的,哪怕繞兩條街都要躲著走。
出發前,張旭同在夜市買了一把20厘米左右長的刀具,別在腰里。他決定萬一被抓,就用它先了結了自己。
可這把刀直到最后也沒派上用場,哪怕只是削個水果。
一
從2006年至今,超過6000人在“四院”接受過治療。
2009年,衛生部一紙禁令,叫停了電休克治療儀在網癮治療的使用。網戒中心把“電休克治療”改為“低頻脈沖電子治療”。
但7年過去了,仍有人被源源不斷送到這里,成為網戒中心的“病人”。
對很多人來說,“四院”是一個忌諱的名詞。他們更愿意用“那兒”來替代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
張旭同第一次進“四院”是2007年,當時那里還沒那么大爭議。他在通宵打游戲時,能看到網上有人喊“小心你被電”之類的。不久以后,他真的被電了。
父母找了幾個親戚強行把他從在網吧帶了出來。16歲的張旭同很平靜,一臉“要殺要剮隨便你,反正我還會跑出來”的表情。
他很聽話地跟著走,到了“四院”下車一看,心中想著“就這樣?不過如此”。
網戒中心“電擊”治療的房間門牌為13室。在這間屋子里,有個穿白大褂的人對他說:“來,我們做個檢查,檢查一下你有沒有網癮。”說罷,8個盟友用力按著他的身體,給他嘴里塞進了牙套。
一陣“滴滴滴滴”聲之后,有人拿著兩個白色小棒,從他的眉心往兩邊太陽穴上滑。瞬間,張旭同看到眼前一道白光,類似于閃電,貫穿腦袋左右,猶如兩個小錘用力敲擊著太陽穴。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