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校園借貸亂象調查:女大學生為買衣服欠7萬元債務
2016年以來,從大學生因無力償還貸款而跳樓自殺,到“裸條”借貸,校園借貸,特別是校園網貸持續引發外界關注。
今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聯合銀監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在地方層面,近日,重慶市教委、市金融辦、重慶銀監局聯合發文,為金融機構和高校列出8項負面清單,規范校園網貸行為。其中包括不得僅憑學生身份證、學生證等低門檻方式發放貸款;未取得家長、監護人等第二還款來源方書面同意,不得向學生發放貸款;不得以手續費、滯納金等各種名義變相發放高利貸等內容。
從“裸條”借貸到“視頻”放貸,各種借貸方式層出不窮。《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日前得知,在高校內,出現了“以打借條的方式扣取押金”的借貸方式。
經過幾輪“借新還舊”,欠下近7 萬元
6月初,廣州一所高校的學生小包(化名)和同學在逛街時看中了一件衣服,無奈于臨近放假囊中羞澀而被迫放棄購買。回到學校后,小包無意中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有關“借貸寶”的信息。出于試一試的心理,小包當即下載并安裝了“借貸寶”App。
在接觸“借貸寶”之前,小包曾經有過通過支付寶“借唄”(現已改為“網商貸”)借款的經歷。
通過“借貸寶”平臺借款,借貸雙方基于好友關系自發進行借貸,平臺本身并不提供放貸服務。借款人可以自行發布借款標,自行設定借款錢數、利率和時間等,出借人可以憑借對借款人的信用情況的了解自行評估是否借錢給對方。
根據小包提供的材料,《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6月9日,小包通過“借貸寶”聯系上一名出借人,并通過聊天工具QQ將自己的身份證照片、學生證照片和其他信息發送給對方后,成功地在“借貸寶”平臺上完成了一份1000元的借貸合同,即俗稱的借條。這份借條顯示,小包自即日起向出借人借款1000元,利息按照年利率18%進行計算,借款時間為一個星期。
如果按照這張借條的內容,那么一周之后小包一共需要還款本息總計約1004元。但是事實上一周之后,小包一共償還了1507元,而她實際借到手的款項只有800元。
在小包借款前與出借人的聊天記錄中記者看到,出借人表示由于小包仍然是在校學生,本身并不具備收入能力,要求小包除提供證件照片等信息以外,另外提供500元的押金。這500元押金的收取方式則是需要小包在“借貸寶”平臺上再打一張500元的借條。此外,除了以雙方在借貸寶平臺上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外,小包還需要私下向出借人一次性支付借款額20%的利息。雙方達成一致后,出借人將1500元出借給小包。小包隨后通過其他渠道(支付寶、微信、QQ等),將500元押金和200元利息轉給出借人。根據雙方的約定,如果小包一周之內無法償還1000元借款,那么500元押金將不再退還給小包。與此同時,借貸寶上的這張500元的借條也會按照逾期做罰息處理。
小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自己一開始也認為這樣的借款方式有些苛刻,但是急于用錢便沒有過多考慮。一周以后,小包仍然無力償還這1500元的借款,但是由于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她便通過“借貸寶”以同樣的方式申請了第二筆借款。也就是說,為了償還第一筆債務,小包又一次通過簽署4000元的借條借到了1600元。就這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經過幾輪“借新還舊”,小包通過“借貸寶”平臺借款所累積的債務就達到了近7萬元,其中有近5萬元的借條是以押金的形式“借出”的,押金金額由所借款項的50%到200%不等。而此時小包真正借到手的款項還不到1萬元。
同學做中介,介紹借款抵債務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除了以上的款項外,部分借款中小包還額外向第三人支付了一種名為“中介費”的款項。這筆款項的金額大多占所借款項的10%。而充當“中介”的第三人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并沒有信用記錄的小包成功從出借人手中拿到借款。
小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由于自己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而且不愿意答應“裸持”(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的要求,一些出借人一開始并不愿意將錢借給自己。在同宿舍同學的介紹下,她通過QQ群及微信群認識了一幫自稱“中介”的人。這些“中介”表示,可以幫忙介紹一些不需要信用核實和任何抵押的借款公司給像小包一樣的大學生來解決一時之急,前提是所有借款必須通過“借貸寶”平臺,而且要收取一定數額的“中介費”。
小包介紹,這些“中介”并不都是不認識的人,其中有些人就是和她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甚至一個宿舍的同學,甚至就連小包自己都充當過“中介”,介紹同班同學給出借人認識,并從中賺取了100元中介費。
與小包在同一所高校就讀的王淼(化名)告訴記者,自己和自己身邊的幾個朋友都有過充當“中介”的經歷。王淼曾經和以小包相似的方式欠下近3萬元,在表示自己無力償還后,出借人教給王淼做“中介”的方法。據王淼介紹,出借人承諾,自己每成功介紹一筆1000元的借款,就可以抵消近200元的債務。除此之外,王淼還可以從同學那里收取100元的中介費。但王淼同樣表示,這樣的事情自己在做過幾次以后就不再繼續了,因為看到同學難以償還款項著急的樣子“特別愧疚”。除了像王淼這樣靠做“中介”抵消欠款的人以外,還有一些同學是被“忽悠”而想依靠這種方式賺些外快。王淼表示,不清楚同學里到底有多少人在做這件事,但是感覺還是“蠻多人的”。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校園借貸 亂象 調查 女大學生 買衣服 欠7萬元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