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麥當勞回應能否讓食品安全標準硬起來
8月16日,麥當勞宣布,從2017年起,美國市場的麥當勞將只采購不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這一政策只在美國生效。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媒體和消費者都質疑其“雙重標準”。麥當勞回應:“在動物治病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須的。麥當勞要求中國供應商對抗生素的使用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將與相關政府部門、供應商、專家協作,根據中國農業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行業的發展。”(《北京青年報》8月17日)
在美國,禁止在畜牧養殖產業中使用抗生素的法規已經出臺,并將在2016年年底生效,麥當勞既然在美國決定遵守這一禁令,停止采購使用人類抗生素的雞肉,就說明使用抗生素絕不是什么“必須”的事情。美國的禁令將影響全美產值超過1870億美元的肉、奶、禽蛋產業,絕不是“拍腦門”的產物,而是為了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的長久之計。
美國實施抗生素禁令,是為了遏制嚴重濫用抗生素現象,以及由此導致的藥物傷害。每年都有超過200萬美國人出現具有抗生素抗性的病菌感染癥狀。而在中國,近海養殖產業對抗生素的濫用也對海洋生態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抗生素滅殺了大量維持生態平衡的微生物,使水體氮磷比重嚴重失衡,對部分近海生物種群的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
麥當勞之所以不在中國執行和美國相同的標準,是因為在國內沒有采取“抗生素禁令”的情況下,使用無抗生素肉產品原料會大大提高其相對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禁用抗生素雞肉,意味著麥當勞幾乎無法繼續在中國國內采購,企業自然很難承受。
麥當勞的回應之所以讓人五味雜陳,問題不在于企業的逐利本性,而是中國與美國標準的差異。國內肉產品的標準水平相對較低,無法達到禁用抗生素的高度,那么食品餐飲企業滿足于較低標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要求企業發揚道德情操,主動采用比國標更高的產品標準,恐怕不太現實,只有讓食品安全標準硬起來,達到或者超過國際標準,才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者權益的“王道”。
編輯:秦云
關鍵詞:麥當勞回應 麥當勞 食品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