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打造自行車全民運動不能僅靠奧運金牌

2016年08月16日 14:54 | 作者:謝偉鋒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當中國運動員宮金杰和鐘天使奪得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冠軍、實現中國場地自行車賽奧運金牌“零突破”時,有諸多聲音開始樂觀地預判,隨著鐘天使和宮金杰在奧運會上創歷史奪金的壯舉,自行車全民運動將在中國更加受歡迎。

奧運金牌或是世界冠軍,這種榜樣作用對于全民運動的指向意義還是比較明顯。譬如,年輕的丁俊暉在奪得斯諾克中國賽冠軍之后,的確在民間掀起了一陣斯諾克熱。而這種小眾體育項目和保有量世界第一的中國自行車相比,還是相形見絀。

但要預言一枚奧運金牌能起到自行車全民運動的推動作用,還是為時尚早。和歐美早已經“玩物尚志”的自行車運動來比較,國人把自行車作為傳統交通工具的觀念明顯,甚至還夾雜些寒酸氣質。那句“寧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就是旁證。要把自行車完成從工具到玩具的轉身,需要假以時日。

一直以來,官方認為全民運動需要啟蒙,需要引導,但近些年的發展來看,群眾的自我選擇呈現出風生水起之勢。這點,從廣場舞的全國性蔓延可以看出。但就鍛煉意識和體育精神來看,“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的廣場舞還比不上小學校園里的乒乓球比賽,賞心悅目還行,強身健體則不足。在日益豐富的經濟物質建筑上,人們的確更需要一個能夠有氧、脈動的全民運動,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在這點,馬拉松走在了自行車前頭。不知從何時開始,馬拉松成了各大城市的運動標配,其中,體育產業的積極參與,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客觀來看,馬拉松和自行車都有健康和環保的體育產業大概念,但相比而言,在國內,馬拉松更容易就地取材,而自行車則更多地成為城市交通限號時的出行替代品。它難有專有的場地一展身手。這成了掣肘自行車發展成全民運動的重要原因。

當下,很多城市的中產階級已是自行車運動的“破風者”,但稍加一看,就看出不少尷尬。譬如,原本應在崎嶇山間小路發揮的山地自行車,卻成了公路上的絕對主流。當然,這并不影響人們樂在其中,但也窺見了自行車運動在缺少規范和指導下,只能走“野路子”。

廣泛群眾基礎,加上一塊珍貴的奧運金牌,卻不能等于是自行車運動的錦上添花。事實上,專業的自行車競速場地在國內都屬于稀缺資源。要真正完成全民運動的立體化,還要以馬拉松為樣本,讓體育產業的強勢介入,繼而完成市場資源的配置作用。如此,才能在時尚和消遣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謝偉鋒)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自行車 全民運動 奧運金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特级婬片女子高清视频国产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址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视频 | 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