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合理用藥合理用藥
服錯退燒藥 引來肝壞死
受訪專家:火箭軍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張睢揚
案例:王先生50歲,一直喜歡喝酒,多的時候每天能喝半斤。幾天前,王先生發熱,同時感覺渾身酸痛。想好得快一點,就自己服用了4片對乙酰氨基酚片(撲熱息痛)。過了兩小時,發現燒沒有退,就又吃了3片,共3.5克。不但燒沒退,還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家人馬上給他送往醫院搶救。醫生檢查發現,王先生因長期酗酒造成肝損傷,在此基礎上服對乙酰氨基酚引發爆發性肝壞死。3天后,雖經醫院全面搶救,但由于病情過重,王先生還是離去了。
火箭軍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張睢揚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正常情況下,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一些有一定毒性的代謝物會與人體內名叫“谷胱甘肽”的物質結合而解毒。如果服藥過量或大量飲酒,這類代謝產物會轉向與肝、腎細胞結合,造成肝、腎組織的損傷,甚至肝壞死。
美國曾有研究人員對300例嚴重肝功能衰竭病人進行調查表明,38%的病例與服用撲熱息痛有關。而在另一組307名遭受嚴重肝臟損害的成年病人中,發現有35%的病例與撲熱息痛有關。在這些病例中,大多是濫用撲熱息痛所致。
因此,患者在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時應注意以下三點:1.服藥期間不能飲酒,乙醇除了能加重對乙酰氨基酚的肝損害之外,還可能增加其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嚴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潰瘍;2.每日服用劑量最好別超過1克,一般每6~8小時1次,最短用藥間隔為4小時,連續服用3天癥狀沒有患者應馬上就醫;3.有調查表明,肝臟疾病患者小劑量服用也會損傷肝臟,因而使用前應咨詢醫生。
編輯:趙彥
關鍵詞:服錯退燒藥 引來肝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