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發揮政協“智庫”作用 積極助推扶貧攻堅
產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
“扶貧工作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市場作用和社會力量,統籌推進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資源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整合等。”近日,吉林省政協召開咨政協商座談會,圍繞“西部少數民族鄉鎮精準扶貧”建言獻策。省政協主席黃燕明強調,要大力倡導民營企業扶貧,積極引導社會組織扶貧,廣泛動員個人扶貧,形成政府主導、部門主抓、社會主動、群眾主體的工作格局。把扶貧和扶持結合起來,變“輸血”為“造血”,真正做到扶貧、扶志、扶智,扶人、扶村、扶產業。
“吉林省西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脆弱、經濟相對滯后,脫貧任務十分艱巨。如何脫掉貧困的根?相對于經濟扶貧、政策扶貧等,我認為,‘智力扶貧’是徹底脫貧的重要推手,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咨政協商座談會上,呂映煒委員率先提出“智力脫貧”的建議。她認為,“通過開展教育培訓、生產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村級組織帶頭人培訓等,把外部支持與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翟喜林委員也提出加強培訓,提升素質的建議:“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培訓力度,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各民族鄉、深入到貧困戶中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西部少數民族鄉鎮經濟總量小,以種植、養殖業為主,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產業結構不優……”張艷秋委員對西部少數民族鄉鎮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提出了產業扶貧的模式。“深入研究西部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及生態承載能力,準確確定產業定位,發展適合當地特點的產業項目,優化產業結構。”
委員們還建議,進一步扶持和壯大現有牧業龍頭企業,依托產業,帶動脫貧;對縣、鄉、村三級干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專題培訓,深化認識,形成合力;突出地方特色,遵循‘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原則,大力推進產業化扶貧,不斷壯大經濟實力和增加農民收入……
在聽取了委員們的發言后,省民委、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采納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采取積極有效的扶貧措施,促進西部少數民族鄉鎮盡早脫貧致富。(記者 高峰 實習生 李爽)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智庫”作用 扶貧攻堅 貧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