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刷票”,就是弄虛作假
近日,云南曲靖市師宗縣一副鎮長涉嫌利用“網絡水軍”為“美麗鄉村”評選活動刷票,之后因拒絕支付款項而遭曝光。8月5日晚,此次評選的主辦方回應稱:網絡投票僅占評選活動的四分之一,組委會將根據綜合評分推薦入選單位;少數網民、領導干部采取拉票、刷票等非正常手段,違背了評選的初衷,組委會將予以嚴肅核查。
在評選活動中,花錢雇“水軍”刷票,無疑是一種弄虛作假的惡劣行為。當政府工作人員違規刷票的行為被揭穿,有關部門對當事人進行問責,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回過頭來想,如果那位副鎮長不刷票,也并不能確保其他人不刷票。既然網絡投票難言公正,可為何還有那么多人趨之若鶩?
毋庸諱言,網絡民意、微信調查是新時期民意調查的新手段,它拓展了媒體在這一領域的空間,運用得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反映群眾的真實想法和意愿。但良好的初衷,并不一定會結出味美的果子。如今,網絡投票的江湖里,總不缺少“水軍”的存在。現實而言,雇傭“水軍”刷票這樣的行為,在法律上尚處于空白地帶。市場有需求、監管沒跟上,從而“使得評選活動成為刷票公司的斂財工具”。
靠“刷票”這等弄虛作假的行為“吸粉”,這樣的調查或評選必然失去客觀性、公正性;對一些基層單位而言,這種有失公正、公允的網絡評選,白白耗費了行政資源,扭曲甚至敗壞了地方政風,必然會遭到更多人嗤之以鼻。
評獎選優的方式可以與時俱進,但不論形式怎么創新,都不能背離初衷、扭曲本質,否則損害的是評比本身的公信力。那些熱衷于網絡評選、網絡投票的單位、媒體和企業,不妨從曲靖這樁看似偶發但其實必然的“刷票”事件中有所反省、有所警示。(毛建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副鎮長 刷票 美麗鄉村 弄虛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