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警惕“網紅經濟”虛假的繁榮
此前,網絡上流傳一份“某直播平臺金牌主播價目表”顯示,該平臺“身價”最高的主播簽約價已達到一月200萬。一家網紅經紀公司CEO認為,其中水分頗大,像PAPI醬這樣的頂級網紅確實收入不菲,但這也只是極端案例。(見8月1日《成都商報》)
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只不過是一場出彩焦渴的演繹。表面上看,熱熱鬧鬧,生龍活虎,可是由于門檻較低,也導致了虛假的繁榮。有人說,2016年是“中國網絡直播元年”,這似乎有一定道理。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已經超過200家,活躍在這些平臺的網絡主播數量更是多到無法統計。無法統計的網絡主播數據,印證著網紅經濟的繁榮景象,只不過是這個繁榮景象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引號,表面的繁榮,難掩真實的蕭條。
正如報道中提到的這個網紅經紀公司的CEO,他就直言不諱說出了真相:月收入10萬,基本上都是假的。網絡直播確實有著接地氣的因子,主播都是平凡的人,和我們都是一樣的普通人,于是我們也就有了親切感。可是,這種親切感也是源于稀奇感。當稀奇的感受蕩然無存的時候,這些虛假的、自吹自擂的網紅經濟終究難逃一場落英繽紛的無奈衰敗。
由于準入門檻較低,只要注冊就能通過審核,導致了網絡主播的低端發展。有的人甚至什么特長都沒有,也能打開攝像頭、麥克風,“本色”進入公眾視野。當一些人連基本的文藝素養都沒有的時候,也只能靠“一脫到底”吸引眼球了。而當監管手段向“下半身”說不的時候,網紅經濟也就露出了低端發展的尾巴。
隨著網紅經濟的高歌猛進,其商業模式也不斷進化,除了一些自發入駐直播平臺、偶然成長起來的主播外,眾多網紅背后的專業營銷團隊也若隱若現,大規模培育網紅的“網紅孵化器”逐漸進入人們視野,不過是想增加自己的收入而已。但是,想依靠亂七八糟的東西出名賺錢,到頭來不過是一場春夢了無痕。能夠支撐網絡主播的永遠是水平多高,而不會是瞎折騰。
誰給“網紅經濟”涂抹了虛假的亮色?如果被嘩眾取寵、低俗媚俗所“綁架”,網紅經濟終究會是曇花一現。(郭元鵬)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網紅經濟 虛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