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反思女游客打人應避免標簽化思路
7月28日午夜時間,一位44歲的中國女游客梁琦(Liang, Qi,譯音),在洛杉磯國際機場(LAX)Tom Bradley國際航廈免稅店發(fā)飆,掌摑女店員兩次。店內人員隨即將梁琦制伏,警察趕到后將她當場逮捕,現(xiàn)在已被送到洛杉磯市警局看守所以攻擊罪名關押。中國大媽又在國外丟人了!(7月31日東方網(wǎng))
新聞在報道與轉載時,所擬定的標題有些夸張——“中國女游客洛杉磯機場狂抽售貨員耳光”。具體地說,夸張表現(xiàn)在三個地方:一是,打人者為一人,但是在報道時,被歸結為一類——中國女游客;二是,事發(fā)地為機場免稅店,雖然也是在機場,但跟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機場,地點上有誤差;三是,當時掌摑了店員兩次,狂抽的說法雖然能夠反映出當事人的囂張,但是也可能引起誤解,狂抽是該打多少下呢?結果,只從標題文本看,人們容易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女游客太沒素質、太囂張了,把國內的惡習全部帶到了國外,結果丟人也跟著丟到了國外。
事實是否完全如此呢?首先,我們沒有看到新聞的前因后果,即便這位打人的女游客再沒有素質,在介紹事件時,也應該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這是人們能夠作出理性判斷的依據(jù)。否則,就可能對事情作出合理想象,按照自己的想法對事情進行還原,從而造成判斷的偏差。就像之前曝光的視頻,一中國人在地鐵上被黑人掌摑,如果配上國人被黑人欺負的字眼,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被歧視的問題。而事實是,被打是因為偷手機被發(fā)現(xiàn),被打只是當時發(fā)生在偷竊者和被偷竊者身上的普通沖突而已。因此,越是容易產(chǎn)生合理想象的地方,越是需要詳細的確定信息。這是人們理性判斷的基礎。
其次,就算打人者真的缺乏素質,真的漠視規(guī)則,在報道和反思時也應該防止標簽化思維。所謂標簽化思維,就是忽視判斷對象特殊性和偶然性,讓“刻板成見”跑在事實和理性前面,以心中的“刻板成見”對其作出先入為主、以偏概全的判斷。就像,發(fā)生了中國一女游客,掌摑機場免稅店店員的事件時,人們很容易產(chǎn)生的標簽化思維就是:這是中國女游客,這是中國游客;這些低素質的國人,把惡習帶到國外,把國人的臉丟到國外。是可忍孰不可忍呢?至于,這位女游客有何特殊性,沒有人去管,這位女游客能代表國人的形象嗎,也沒有人去追問。
當陷入標簽化思維時,人們的判斷就全是套路。它不再是從個案出發(fā),從事實出發(fā),對事件作出理性判斷和符合邏輯的推理,而是想當然,從刻板成見出發(fā),選擇性地拿現(xiàn)實中的個案來驗證心中的刻板成見——對現(xiàn)實中符合刻板成見的東西予以默認,對不符合刻板成見的東西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判斷必然產(chǎn)生誤差,刻板成見越來越牢固,對事實的選擇性觀察和承認越來越偏激。最后,就容易產(chǎn)生標簽化思維:每當遇到一個稍微帶有一點刺激性的個案時,便容易失去冷靜觀察和理性思考,什么都不管,先上來發(fā)泄一下情緒,表達一下憤怒,才可能感到暢快一點。正是這個原因,我們看到一女游客掌摑女店員的報道成為最熱的新聞,其被處罰的結果反而沒有多人注意——其實被處罰已經(jīng)是一種有力的糾正,根本犯不著為一個低素質的人大動干戈。
國人在國內也有低素質的行為,這很正常;外國人在中國、在國外也會有沒道德的表現(xiàn),這也很正常。對于國人的素質可以反思,但是反思的依據(jù)應該是具體的事實,而不是合理想象,反思的途徑應該理性思維而不是道德憤慨支配下的標簽化思維。所以,面對一個低素質的打人者,我們可以反思,甚至可以反思到規(guī)則意識缺失的層面。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不能混淆了個別與群體的差別,混淆了個案和一般的差別,陷入一種先入為主的標簽化思維當中。因為,標簽化思維的結果必然是情緒化,必然是偏見和割裂。(李劭強)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女游客打人 免標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