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文件>理論頭條理論頭條
讓政協協商與人民群眾更親更近
全國政協俞正聲主席強調,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努力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近年來,福建省政協深入踐行這一要求,通過踐行和推進協商民主來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履職要義,有序推進人民政協協商民主探索實踐,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到政協跟自己很親、離自己很近。
協商內容力求“親民”。“親民”就是要求我們在情感上貼近群眾,真正關注關切群眾安危冷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協商議政的切入點,努力建民生之言、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在選擇議題時,堅持“民生導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瞄準那些黨委在謀但尚待深入、政府想干但一時還難以推動、群眾期盼社會關注的“不大不小”的問題來發力,做到群眾有所呼、有所盼,協商有所應、有所為。三年來,福建政協開展了10場常委會議專題協商,選擇的議題既契合了促轉型、補短板、惠民生、保生態的現實需求,又涉及千家萬戶,既關乎當前利益,又考慮長遠發展,順應了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愿,反映了民情民心民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比如,去年我們選擇的推進農戶承包地經營權流轉與合作經營的專題協商議題,就是抓住了推動福建農村產業優化升級的重點難點,突出了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最大的實際,使政協協商更加切合民生改善的現實需要。
協商過程力求“近民”。“近民”就是要求我們在行動上要深入群眾,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積極引導政協委員厚植基層,體味群眾疾苦,摸清真實民情,又要搭建協商交流的平臺,讓群眾直接參與到政協的協商活動中來,近距離感受政協的協商民主。我們在開展調研協商時,組織委員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高校,傾聽群眾意愿、反映群眾訴求。在減輕基層組織負擔協商課題調研時,我們開展了“百委千村大訪談”,組織百名委員分10個組,赴全省31個縣100個村(社區)實地調研,并在300個村(社區)開展問卷調查,力求掌握的情況更加真實,提出來的建議更有針對性。在組織協商會議時,我們一改過去“領導臺上坐、委員臺下聽”,大家圍桌而坐,增加即席發言,使不同的意見建議充分交流交鋒交融。現在,社會各界參與政協協商的熱情很高,委員“搶話筒”、群眾講心聲、部門即席回應、黨政領導現場插評成為協商活動的常態。今年上半年,省委書記和省長分別參加了貧困人口移民搬遷造福工程和小流域水質監測與治理專題協商會,搬遷戶代表和河段長、村級干部,“零距離”與省委書記、省長交流協商,現場談感受、當面提意見,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下階段,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專題協商的公眾參與面,同時嘗試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和新媒體協商,選擇事關民生問題的協商會議進行網上視頻直播,進一步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議政建言民主開放的協商格局。
協商成果力求“惠民”。“惠民”就是要求我們要把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作為衡量協商成效的標準,讓協商成果真正惠及民生,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著力健全協商成果轉化運用機制,加強對協商成果落實的民主監督,積極推動協商意見建議進入黨委決策程序、政府實施程序和部門操作程序,真心實意讓百姓得實惠。每次專題協商之后,我們都以省政協常委會建議案或送閱件的方式,將協商形成的意見建議報送省委省政府。這些協商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有的推動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加快推進,有的轉化為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有的為相關部門推進工作增添了思路。
在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協商工作開展得好不好,政協自己說了不算,人民群眾說好才叫好。我們也深刻體會到,正是有了黨委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和重視,有了政府對政協工作的支持和幫助,政協的協商平臺作用才得以更好地發揮,群眾的意愿才能表達得更為順暢,政協也才會讓人民群眾感到更親更近。
(作者系福建省政協主席)
編輯:付鵬
關鍵詞:政協協商 人民群眾 福建省政協 張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