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20年啟示錄:山海為證,攜手共圓全面小康夢

2016年07月19日 22:3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一種扶貧精神歷久彌新——懷揣造福一方的夢想,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概,縛住貧困蒼龍

“你從八閩大地走來,帶著海風,帶著溫暖;幾回回夢里回到六盤山,閩寧情誼割不斷……”這曲流傳在寧夏的新花兒,道出了當地老鄉對援寧各界人士的樸實感激之情。

20年來,一股又一股挑戰貧困的力量從八閩大地向六盤山匯集,他們幫助大山深處、飽受干旱折磨的回漢群眾努力擺脫貧困,書寫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廣大援寧干部大力弘揚“接力攀登”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干,誓將戈壁換新顏。

西海固,曾被聯合國專家評價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的貧困地區。20年來,一批批掛職干部來到這里,以燕子壘窩的恒勁、水滴石穿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將扶貧接力棒一棒一棒傳下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拔掉這個窮根。

福建閩寧辦原常務副主任林月嬋先后40多次來到寧夏,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修路架橋”,是名副其實的“閩寧使者”,是寧夏干部群眾念念不忘的“林大姐”。

“福建幫扶寧夏,是一個銅板掰成兩半用的手足情誼。”退休后林月嬋仍然在為兩地貢獻力量。

連續9批福建掛職干部時刻不忘習近平同志的囑托和叮嚀,在貧瘠的土地上砥礪品質。來到海拔約2000米的西海固,不少干部都有流鼻血、失眠、高血壓等高原反應,但從沒有一人因此而掉隊。

掛職固原副市長的陳星兩年來跑遍了全區9個貧困縣區62個鄉鎮,他說:“干部是扶貧的第一推手,我們要站在前任的肩膀上再攀登。”

一批又一批的掛職干部、支教支醫人員以“敢于犧牲”的精神,鑄就感人至深的“閩寧情緣”。

20年來,1400余名援寧干部、支教支醫團員自愿報名,舍小家顧大家。他們默默奉獻青春,有些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故事如珍珠一樣灑落于溝溝坎坎,像火種一樣閃爍在西海固大地。

廈門市優秀檢察官林國榮2000年來到固原市檢察院掛職,他吃苦耐勞,善于研判復雜案件,傳授福建的先進經驗。就在圓滿完成掛職任務之時,他從固原趕往銀川機場的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因公犧牲,再也踏不回福建故土。

寧夏檢察院為林國榮追記一等功并給予慰問金1萬元,但他的妻子秉承丈夫掛職初衷,又把這筆錢捐給六盤山區的“希望工程”,扶貧助困之心永駐西海固。

福州市十八中女教師李丹,2006年來到隆德縣二中支教,回到福建后罹患白血病,但她依然牽掛資助的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她一年走訪學生家庭35人次,先后資助6名貧困學生,還積極奔走籌措,為學校募捐2萬多元。”隆德縣二中校長許志謀說。

“把剩余的醫藥費捐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吧。”這是李丹在病床上最后深情而永恒的饋贈。年僅27歲的李丹走了,但更多的“李丹”來了。福建支教團每年都向隆德縣派出支教老師,為提升貧困地區教育水平不懈努力……

一批又一批的閩商弘揚“敢拼會贏”的精神,把戈壁變成綠洲,帶動當地脫貧致富。

2007年,原本來寧投資房地產的福建籍僑商陳德啟,看上了攤開地圖上一個巴掌大的“空白”——賀蘭山東麓這塊10萬畝的荒灘地。他帶上一把土去法國鑒定,結果讓他欣喜若狂:這里是世界上種植釀酒葡萄的最佳之地!

陳德啟在戈壁灘上搭起彩鋼板簡易房,一住就是8年多,哪怕大風掀翻了屋頂。他投資15億元平整5萬畝土地,栽種500萬株防護林,種植2萬畝有機釀酒葡萄,把戈壁變成了綠洲。“別人說我傻,但我的夢想卻是讓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

在“拓荒英雄”陳德啟的葡萄園里,有兩三千名村民在打工致富;而賀蘭山東麓的荒灘地也飛速升值,大大小小的酒莊遍布,百萬畝葡萄長廊芳容初露,有望形成千億元產業。

賀蘭山東麓葡萄紫,西海固萬畝蔬菜綠。

65歲的“蔬菜女狀元”林水英來到西吉縣也滿8年了,她在這里投資3億元建設2萬畝蔬菜基地,錯峰生產冷涼蔬菜。

盡管基地剛建時受到泥石流災害影響,林水英一下損失幾百萬元,但她沒有泄氣,每年一半時間待在西吉縣,繼續追加投入,終于使六盤山下的這個蔬菜基地叫響全國。附近的村民也因此獲益,林水英為老鄉們每年開出的工資就高達3000多萬元。

“閩商不能給福建人丟臉,更不能給寧夏人丟臉。我干不動了,兒子接著干。”坐在基地里簡陋木板床上,林水英這樣告訴記者。

感激的種子一旦種入山區人的心田,感恩和懷念就成了永遠。

每當福建掛職人員期滿回鄉,樸實的西海固老鄉們都給他們系上大紅花,送了一程又一程;許多福建企業家和老鄉們同吃同勞動,把自己當成寧夏人,甚至把家都安在了西海固……

一種脫貧決心昭示未來——新起點上再出發,建立精準幫扶機制,助推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

綠色山梁、新蓋紅色磚瓦房、開滿紫花的成片胡麻、孩子們在村廣場上玩耍……當記者來到固原市隆德縣趙樓村,欣欣向榮的氣息撲面而來。

19年前,習近平同志曾率福建代表團到此考察。在74歲老支書趙效杰的記憶里,當年村里景象是這樣的:路也沒有,橋也沒有,十年九旱,喝著堿水,到處是土坯房……

如今趙樓村已發生了巨變,村里有了3家農民產業合作社、自來水入戶、互聯網進村,這個六盤山下的老村子將在全縣率先脫貧銷號。“原來忙活一年手里也難有活錢,現在人均收入達6700元。”趙效杰自豪地說。

趙樓村舊貌換新顏,正是多年來閩寧扶貧協作成果的一個生動寫照。

寧夏如今正在向昔日的“世界級貧困”告別: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已達到全國中等水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5年前的101.5萬人下降到5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5.6%下降到14.5%。

新起點,再出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期的扶貧工作始終關切在心,強調“健全東西部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今年1月舉行誓師大會,承諾按照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高的要求,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到2020年達到1萬元以上。

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說:“我們將舉全區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深化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進一步推動閩寧兩省區雙向互助,實現從扶貧走向共贏的轉變,把對口扶貧協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在新的起點上發揮互補優勢,實現全方位合作共贏成為兩省區高度一致的共識,并已付諸實施。全新的對口協作藍圖正在鋪展——

通過創新幫扶機制,向鄉鎮和行政村拓展,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延伸,使每一個貧困群眾都能得到結對幫扶;

建立精準對接機制,把福建的幫扶資金和項目精準引入貧困村、貧困戶,形成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拓展協作空間,借助“一帶一路”建設,以福建自貿區和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共同開拓中亞、中東等國際市場;

……

新高度,再攀登——

7月3日,我國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地區最長高速公路隧道——近10公里的六盤山隧道正式通車,以往車輛經過六盤山要一個多小時,如今僅需10余分鐘。

繼2009年廈航開通銀川—福州航線、實現了兩地空中直航之后,如今兩地正在洽談廈航開通固原的航線。

“西海固脫貧攻堅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歷史關口,也應向世界敞開大門!”廈門援助寧夏涇源縣掛職干部葉捷頻說,“西海固地區風景優美,我們抓住這里設有高原機場的優勢,積極和廈航溝通,目前航線開通事宜已處于準備階段。”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位于固原的六盤山,是紅軍當年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從此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如今,“閩寧模式”正掀開全新一頁,福建寧夏兩省區對口協作不斷匯聚新的智慧與力量,在六盤山下奏響脫貧攻堅的澎湃樂章。(完)

編輯:玄燕鳳

01 02

關鍵詞:閩寧對口扶貧協作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亚洲制服aⅴ中文字幕 | 亚洲第一簧片在线 | 婷婷综合缴情6月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