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直播平臺遇監管"緊箍咒" 行業面臨大“洗牌"

2016年07月15日 07:26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2月14日,斗魚官方服務團隊發布一份名為“斗魚TV扣分系統上線 直播間違規管理方法”的公告,對其旗下主播行為及其著裝規范進行了詳細規定。該規范規定,每個直播間扣分如超過限額將永久封停該直播間。

據探訪過斗魚審核部門的媒體報道,斗魚向媒體展示了20臺內容批量監控設備,和保安監控室模樣相似,這些設備背后有70名-300名的內容審核員,高峰期需要的人員會相對增加。

然而此舉并沒有立竿見影。

2016年4月,文化部下發第二十五批違法違規互聯網文化活動查處名單,斗魚、虎牙直播、在美上市的YY、王思聰投資的熊貓TV等被列入查處名單。

7月12日,斗魚等26家直播平臺再次被文化部“點名”。同樣被點名的還有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等,這些平臺因涉嫌提供含有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會公德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而列入黑名單。

據文化部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本次集中清理,各大網絡表演平臺共關閉嚴重違規表演房間4313間,整改違規表演房間15795間,解約嚴重違規網絡表演者1502人,處理違規網絡表演者近1.7萬人。

監管緊箍咒不斷收緊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網絡直播行業總產值將達到1000多億元。

直播火熱的同時,資本蜂擁而至。今年以來,直播平臺融資額已經升級到千萬級,映客A+輪獲得8000萬、易直播A輪就獲得6000萬融資,斗魚TV更是獲得了1億美元的B輪融資。

資本來了,但備受資本恩寵的直播平臺的盈利模式并未發生明顯變化。

“目前直播缺乏清晰的變現模式,盈利模式模糊”,在一家大型直播平臺工作的肖強告訴新京報記者,打賞、植入廣告一直是眾多直播平臺的變現“稻草”。

此前,武漢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公布了某直播平臺的盈利模式,即“包含廣告收益、發行游戲收益,以及粉絲對主播的打賞,按比例分成”。衣著暴露者,“比如彎腰露出乳溝”,這樣做是為了吸引粉絲“打賞”。按照行業慣例,平臺可以獲得70%的分成。

據媒體報道,一些直播平臺的主播基本靠提成生存。“平臺不保底薪,只能靠自己拿提成。如果不用些特殊方法博眼球,根本沒有錢可以拿。”一位主播表示。

博眼球的目的,就是提升流量。而一些低俗內容則是迅速吸引流量的法寶,此舉屢試不爽。不過,監管的緊箍咒也在收緊。

7月初,文化部出臺了《文化部關于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與以往的規定相比,《通知》首次明確了表演者為直接責任人,并明確了網絡表演經營單位要對本單位提供的網絡表演承擔主體責任。

編輯:王瀝慷

01 02 03

關鍵詞:直播平臺 洗牌 直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2021AV天堂国内精品久久久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