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聚合專題聚合
甘肅省清水縣易地扶貧搬遷故事
■走出孤島
夏至,一場公祭伏羲大典過后,甘肅天水地界漸漸恢復了平靜。上古之神伏羲和軒轅在這里留下的傳說至今仍滋養著一方人。天水算是甘肅難得的水草豐美之地。6月23日,車行六盤山區,山路時有顛簸,覆蓋著山體的豐密植被卻將炎炎夏日屏蔽在外,自成一派清涼。
渭水東畔,白云高遠。農民李永安的家就在云天之下、被層層梯田環抱著的川道里。
記者到達時已是下午。拔地而起的隴原村莊,令人有移步江南的錯覺。一排排青瓦白墻、統一格調的二層小樓整齊清爽。再看屋后梯田半山腰的土坯房,似隔兩個世紀那么遠。
這里是清水縣趙堯村。在省里采訪時,記者看到一份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縣市區名單,清水縣赫然在列。到2015年底,全縣共有137個自然村被列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搬遷集中建點安置計劃,456個貧困群眾納入分散插花安置計劃。
特困,首先困在地理條件上的絕望。
“我從來都沒想過光景能這么好。”扶著小樓陽臺上雕花的欄桿,李永安極目遠眺之處,是田野、公路和行道樹。
他原先的家在山里,山大溝深,水、路均不通,“大人好說,最痛苦的是娃娃,上學要摸黑走四五里山路”。村民們最怕過雨季,出入都麻煩。本地人嫁娶一般不超過25歲,但外面的女孩嫌條件差不愿嫁到趙堯村,本村的女孩但凡有機會出去的,都不愿意回來。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十三五”時期,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徹底解決困難村困難群眾住房難、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就醫難、上學難的“六難”問題。根據搬遷政策,中央補助的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在農村建房,人均建筑面積不超過20平方米;非建檔立卡戶建房面積原則上戶均不超過125平方米。
走進一個兩層小院里,40多歲的張銀娥正在忙
家務,客廳的大理石地磚擦得明鏡似的,廚房里是光潔的炊具。
曾經,洗衣服是她最頭疼的事。因為沒自來水,挑的水只夠吃喝,下雨時,張銀娥要迅速將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搬出來接滿雨水才敢洗衣服。在原來的“家”里,上有公婆、下有兒女要照料,這個愛干凈的婦女實在沒法太講究衛生。
王亞紅年輕靚麗,是村里少有的時尚達人。她原先在北京和江蘇打工,有了兩個孩子后,更愿陪著家人過安定小日子。她用太陽能、自來水洗澡,沼氣爐燒飯。廚房地上躺著從院門外的小菜地里新摘下的蔬菜。客廳顯眼的位置擺著一對小兒女的合影。孩子就在村里上學,做廣播體操時,在露天的操場上,家長都能看到自己的孩子。
“在山上像一個孤島?!蓖鮼喖t說,原先除了孩子,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從2005年開始,清水縣加大了扶貧移民力度,通過“整村搬遷、梯次搬遷、城鎮安置、村組合并、項目整合”五種搬遷模式,31個村子2852戶、1.37萬人搬出了深山,人均住房面積由原來不足3平方米的坍塌土房,變成了現在20多平方米的磚瓦房;自來水入戶率達到了90%,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得益于這股春風,趙堯村全村70余戶實現了整體搬遷。到今年年底,全縣還將有40個村莊、2754戶、1.35萬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
編輯:薛鑫
關鍵詞:甘肅省清水縣 易地扶貧搬遷 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