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重慶兩江新區調研行:借力 借活大棋局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有人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比作是“別人家的孩子”,好是好,變成自己家的卻不容易。由于投資大、門檻高,新興產業在很多地方都面臨著找不到錢、進不了門,落不了地的尷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改善金融服務,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道。在重慶兩江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漸成氣候,2015年,新興產業產值已達912億元。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的《調結構轉方式·重慶兩江新區調研行》,咱們就去看看重慶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
記者在重慶采訪期間,正趕上重慶兩江產業發展集團揭牌。這家由兩江新區管委會出資成立的國有獨資企業,主要職責是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剛剛走馬上任的掌門人李毅,在揭牌現場發現了一個頗具象征意義的細節。
重慶兩江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重慶江北嘴投資集團董事長李毅:“很有趣的一個現象,進入會場你會發現左邊是我們的企業老總,右邊猛不丁一看,全是省級分行的行長們,從這個現象就看到,從一成立開始就走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相結合的路子。”
借助金融資本推動產業發展,這個思路直接來自于京東方落地的經典案例。時間倒退到2013年,重慶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做成世界級,但顯示面板卻是一個空白;平板電腦面板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的京東方正有挺進西南的打算,雙方一拍即合。京東方要在重慶上馬8.5代線,總投資328個億。
300多個億的大項目,光注冊資本金就要197個億,企業沒錢,政府也不寬裕。這個窟窿怎么補?時任江北嘴投資集團董事長的李毅和另外兩家國投集團的老總被點了將。
很快重慶三大國投集團和部分社會投資者通過購買京東方定向增發股票的方式進入項目。
京東方把定增得到的200多億元作為質押,又獲取了100多億元銀行貸款。至此,“不差錢兒”的京東方一路飛奔,重慶工廠從打樁建設到產品點亮僅用了不到17個月的時間。
京東方剛剛落地,一系列“鏈式反應”隨即展開。涉及顯示光電產業上下游的17家企業迅速入駐京東方配套產業區,一個千億級高端顯示面板產業集群就此形成。
事實上,京東方項目給重慶的驚喜還不止這些。一年后,重慶方面出售部分股票,成本+收益拿回200多億元的現金流。
以這200多億元為基礎,重慶相繼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和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這兩只總規模1000億元基金的滾動投資,可撬動約2000億元企業投資和2000億元銀行貸款,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強大的資金后盾。
兩江新區的機器人產業也屬于“平地起高樓”。川崎重工是世界五大知名機器人主機企業之一,布點中國成為川崎必然的選擇。
目前重慶各類融資租賃公司已經達37家,注冊資本金超過130億元、租賃資產近250億元。
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來說,商業模式的創新與技術創新同樣重要。重慶借力金融手段以小博大,撬動新興市場、引爆集群效應。觀察重慶新興產業從無到有的聚變過程,可以看到,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杠桿撬起來的不是泡沫,而是生機。
編輯:曾珂
關鍵詞:重慶兩江新區 重慶兩江新區調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