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反復存取一分錢”透支客戶權利
近日,福建福州市華林路某銀行儲蓄窗口外,一名男子先后50次存取一分錢,引來其他客戶的抱怨。據悉,客戶胡先生拿著侄兒的身份證和銀行卡,來代辦手機銀行業務,而根據銀行規定,“此項操作涉及資金安全,必須由本人辦理,不允許代辦”。胡先生并不認可,于是上演了這一幕。(7月6日《京華時報》)
這邊廂,客戶希望銀行的金融服務能夠更加方便、快捷,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環節;那邊廂,為了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防范金融風險,銀行必須進行審慎操作。當雙方誰都不愿意妥協和退讓,引發利益博弈在所難免。當偏差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這位缺乏規則意識和公共精神的客戶便任性而為,以此來發泄心中的憤怒與不滿。
從工具理性的角度來說,“手機銀行業務本人辦理”給一些客戶帶來了不便;從價值理性的角度來講,這樣的公共規則,是為了防范金融風險、維護所有客戶的切身利益。那種對個別客戶的不近人情,正是人們為了享受資金安全所必須支付的代價;倘若隨意地解釋規則、隨意地執行規則,“手機銀行業務本人辦理”的合理性與權威性就會大打折扣。
“反復存取一分錢”不能“有訴求就過激,一過激就違法”,再合理的訴求也要在法律框架下解決。意氣用事,不僅擾亂了銀行的正常運行秩序、妨礙了其他客戶辦理業務,也耗費了胡先生將近一小時的時間。這樣的損人不利己,何嘗不是一種 “無理取鬧”。
不論是一口氣辦理130多本存折,還是“反復存取一分錢”,少數對銀行不滿、心存怨氣的客戶,采取一種劍走偏鋒的方式來進行利益表達。既然銀行沒有給客戶辦理業務的“工作量”設置限制,那么客戶就一次又一次地利用規則上的“漏洞”,跟銀行打“消耗戰”,試圖倒逼銀行“服軟”、“認輸”。
正如美國人類學家斯科特所言,“在強弱關系失衡的格局下,弱者往往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途徑,以無奈的低姿態的博弈技術進行自衛性質的消耗戰,用堅定強韌的手段來進行利益爭奪”。一些客戶跟銀行玩起了心眼,利用自我消耗的“弱者的武器”,采取以退為進的方式來和銀行進行博弈。
對制度規范缺乏應有的尊重和敬畏,為了達到目標不擇手段,給社會良性運行帶來了安全風險;即使目標正義,也要程序正義。“反復存取一分錢”既是對“弱者的武器”的濫用,也是對客戶權利的透支。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規訓與懲罰,或許會向更極端、更暴力的路徑演變,從而逾越社會底線和法律邊界。(楊朝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福州 反復存取一分錢 手機銀行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