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改革GDP算法不是讓數據更“亮眼”

2016年07月06日 08:56 | 作者:邊際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去年在經濟增速放緩之下,中國卻實現了超過1300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在以電商為代表的新經濟成為經濟新風口的當下,固守以往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統計體系,確實很容易出現誤差。

繼美國、印度等國后,中國也采取新的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國家統計局7月5日透露,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中國各年GDP總量也將相應增加。其中,2015年GDP總量增加8798億元人民幣,增加幅度為1.03%。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總局副局長許憲春直指“數字化經濟催生了新商業模式,產生了大量非貨幣交易,對GDP核算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并表示要完善新經濟指標的測算統計。

其實,早在今年兩會時,李克強總理就指出,按照傳統算法,GDP增速和就業率往往呈現正相關關系,但是去年在經濟增速放緩之下,中國卻實現了超過1300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這里面,新經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總理表示。

在以電商為代表的新經濟成為經濟新風口的當下,固守以往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統計體系,確實很容易出現誤差。這也是我們常常會產生數據和實際觀感不一致的地方:一面是電商交易額動輒破世界紀錄,一面卻是第二產業制造業產能過剩、三四線樓市庫存高企。而目前的GDP統計,制造業、房地產這些上一輪經濟周期時代的重點產業仍然占有相當大比重,相比之下,新興經濟體卻因為形式的變化而在數據中無法顯示影響力。

因此,在新經濟已經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時,改革GDP的統計口徑,是必然也是必要的。當然,也有一部分意見認為,改革GDP的統計口徑,無非是可以讓經濟數據更顯得亮眼。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每一輪經濟的高速增長,都不會聚集在同一行業和領域。當中國已經決心告別世界工廠,希望轉型“中國智造”時,當上一輪的房地產基建投資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時,當前經濟的新增長點恰恰在新經濟,GDP將此納入口徑,一方面能夠呈現經濟發展的軌跡,另一方面也能夠方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決策。

當然,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對GDP口徑的不斷改革,終歸需要朝向祛魅“唯GDP論英雄”的方向上去。不斷根據時代和經濟的需要調整GDP的考核標準之后,更需要改革GDP導致的市場激勵錯位。

經濟增長在到達一定水平之時,不合時宜的看重以往的經濟指標,會導致粗放式增長,加劇發展不平衡、難持續問題。比如,在產能過剩時如果我們繼續追求能源礦產等大型工廠貢獻的GDP,那就必然會陷入越重視越糟糕的困境之中。

當然,可以理解,放棄以GDP論英雄,必然是場漫長的告別。GDP增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必然還是十分重要的經濟數據,根據GDP增長的情況能夠反映經濟狀況,從而制定調控的策略。但是,我們不應該只將注意力聚焦于GDP,也需要進行經濟增長目標的平衡,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制度環境這些同樣都是提升社會幸福感指數的重要方面。在如今GDP已經達到相當水平之后,如何提升公眾滿意、建立更好的生存環境,是與保障GDP增長一樣,甚至更重要的事情。

□邊際(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改革GDP 數據 新經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婷婷亚洲中文字幕的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亚洲少妇AⅤ在线电 | 在线观看乱码免费 | 日本三级2020高潮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