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云”端醫療大有作為
——上海醫療信息平臺建設紀實
■暢想未來,大數據服務管理
目前,上海建立的醫療信息平臺上,已經積累了近200億筆臨床診療數據,且每天的增量約1600萬筆,是國內數據規模最大的衛生數據中心。
“匯集全市公立醫院數據的市級衛生數據中心已經初步形成衛生‘大數據’中心,初步建立市區衛生綜合管理平臺,涵蓋醫療業務、醫療資源、公共衛生、藥品監管等指標體系,具備支撐醫改的信息化基礎。”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表示,在服務醫療管理方面,大數據未來將大有可為。
“讓政府管理更加科學化。比如運用大數據方法,測算出公立醫院的病種組合指數,就可以科學評價每家公立醫院的服務效率、工作負荷、費用控制等,就可以相應進行政府投入、醫保支付,實現對醫療行業的差別化、科學化管理。”翁鐵慧說,另一方面,大數據讓醫院管理更加精細化。借助大數據手段,醫院可以更好地開展預算管理、人事薪酬管理、業務流程管理,向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方向邁出實質一步。
謝樺舉例表示,比如衛生管理部門要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醫療服務價格有近萬種,要調整哪些,調整比例多少,調整之后給醫院的相應補償如何,這些都可以通過大數據算出來,而且能測算出方案的效果。
信息化的發展,也將支持衛生行業管理模式的轉變,實現由粗放型監管向精細化監管轉變、現場監管向實時動態監管轉變。“以往我們要派出專家組去醫院考核,掌握的情況還不一定全面,有了信息平臺后,未來通過對實時數據的檢測,就能實現動態監管。”謝樺說。
通過系統測評,可以促進公立醫療機構更好地執行費用管理、醫療技術管理、醫療行為管理等。在公立醫院考核評估方面,可以通過規范統一的考核體系,圍繞公益性核心指標,科學考核醫院和院長的績效,確保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完善和發揮。
同時,通過強化數據綜合利用,全面擴展和提高信息化支撐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服務內容和深度,全面提升全行業精細化管理的水平,是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醫改面臨的挑戰和困難越來越大,涉及的體制和機制等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基于信息系統支撐的醫改方案和措施才具有可操作性,才可能真正落地。”謝樺表示。
編輯:薛鑫
關鍵詞:上海醫療信息平臺建設紀實 “云”端醫療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