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主角多是90后
對直播感受最深的,應該要屬年輕新潮的90后了。
作為剛剛畢業一年多的都市白領,郁小可是某直播平臺上一個小有名氣的主播,她身邊的不少朋友、同事也都開始玩上了直播。“有時候在自己的直播間里還會遇到熟人,也有點不好意思。”她說。
但是,因為平時工作忙,郁小可和她的朋友們并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來直播,平均每周才能直播一兩次,而擁有大量閑暇時間的大學生則成了很多直播平臺的主力人群。
何慧嫻是重慶某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曾3次登上映客直播重慶本地熱門榜單的第一名。據她回憶,自己最開始玩直播是因為身邊有朋友直播自己的生活,這讓她覺得非常新鮮好玩。 何慧嫻坦承,在新鮮感過后,真正支撐自己繼續玩直播的動力其實是寂寞無聊。“平時無聊,想玩玩直播打發時間。”而這種因為寂寞無聊而直播的情況,在直播江湖里隨處可見。
但寂寞無聊顯然不是直播平臺對主播和粉絲的全部吸引力。
Andrewhoney(藝名)是一名來自廣西的在校大學生,因為聽朋友說做視頻主播可以獲得粉絲的打賞,作為學校模特隊成員的他決定抱著玩一玩的心態,從今年3月開始在自己的宿舍里直播,“主要就是陪粉絲聊自己的大學生活”。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樣的宿舍生活直播讓他收獲了6000多個粉絲,而為了跟粉絲保持更多的互動,他經常會在下課之后回到宿舍,把雜亂的宿舍收拾干凈之后,再花兩個小時專門做直播。
幾乎每天兩個小時的直播,為他帶來了回報。“雖然每周在直播上的收入不一定,但是很多粉絲都會刷禮物給我。”這些直播平臺上的禮物包括鮮花、氣球、飛機、保時捷等,通過粉絲的打賞,Andrewhoney每個月能收獲1000多元的額外收入。
來自粉絲的打賞是很多主播堅持下來的重要原因。郁小可就表示,如果不是因為有一些粉絲的互動非常頻繁,而且禮物打賞也非常大方,自己也不會每天都登錄直播平臺。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認為,網絡總是在創造新的消費模式,直播粉絲的打賞就是其中之一。過去很多人默認網絡服務就是免費的,但與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的溝通方式不同,直播平臺上主播與粉絲的互動很多時候都是付費的。
“我看了她(的直播),怎么支持她呢?”金元浦認為,這種由粉絲直接打賞主播的激勵機制,給粉絲帶來了強烈的參與感,而且把主播和粉絲緊緊綁在一起,形成了以主播為核心的比較穩定的社交關系。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