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洋中藥”返銷 中醫藥發展亟待扶持
“日本漢方、韓國韓醫盛行,‘洋中藥’返銷進口的趨勢愈演愈烈。”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會長王巨祿18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國的中醫藥行業產、學、研三方缺乏很好的配套協調,行業發展亟待扶持。
6月18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共同主辦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
王巨祿在論壇上強調,目前,“洋中藥”返銷進口的趨勢愈演愈烈,西方國家利用其技術和資金優勢已近開始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醫藥。
他舉例說,日本將中國古方“六神丸”拿去改造后,開發出“救心丹”,曾一度風靡全球,被譽為“救命神藥”,創造了每年1億多美元的銷售奇跡。而德國和法國則將中國的銀杏葉粗加工后運回本國深加工,除了用作降低膽固醇的醫藥應用之外,還延伸到保健食品、保健飲料、巧克力糖、口香糖等高利潤行業,而后銷往國際市場。
相比之下,中國的中醫藥行業發展卻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產、學、研三方缺乏很好的配套協調,另一方面,生產者、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操之過急,既不能在挖掘傳統中醫藥上靜下心來埋頭苦干,又無法做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兩頭脫節。
“要對中醫藥產業更加高看一眼,更加厚待一些,更加傾斜一點。”王巨祿說,在更好調動來自企業和科研單位的中藥現代化研究力量過程中,政府發揮著紐帶作用。
此外,他還指出,中醫藥產業的振興發展,不僅需要依靠化學、西藥、藥理、毒理、生物工程、甚至市場管理、金融投資等人員形成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人才隊伍,“合力”深挖中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更需要圍繞產業鏈“橫向”發力,爭取在日化保健、生物制品等大健康產業取得突破。
與會專家也認為,要鞏固和提升我國中醫藥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必須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和現代化發展的路子。在中草藥種植和資源培育上,要向規模化和集約化轉變。改變傳統的、零散的中草藥培育和種植,提升規模化、集約化水平。要向發展有機農業那樣,加強中草藥源頭管理,發展有機中草藥,嚴禁不合理使用化學投入品,防止工業三廢、生活污水等對中草藥自然資源的污染,培育綠色、生態、環保型中草藥資源。在中醫藥發展上,要走產業化的道路,打造中醫藥高端產業,培育中醫藥產業競爭力。要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名牌品種和新品種開發創新為基礎,培育中草藥加工企業,努力實現中藥品種的規模化、國際化和品牌化,提高我國中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
編輯:趙彥
關鍵詞:洋中藥返銷 中醫藥發展 亟待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