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陳毅與三年油山游擊戰

2016年06月24日 11:17 | 作者:王彬權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1935年紅軍長征后,陳毅與項英率部從中央蘇區突圍來到信豐縣油山地區,并以此為中心,建立贛粵邊紅色根據地,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及為爭取革命勝利而浴血奮戰的光輝足跡,并寫下了膾炙人口《梅嶺三章》、《贛南游擊詞》等光輝詩篇。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是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在南方各省的戰略支點。”


C20160623003-zx10_副本

陳毅(前左)在蘇區


初上油山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為了加強贛粵邊區武裝斗爭,中央分局和贛南省委決定成立贛粵邊特委和軍分區。11月初,特委書記李樂天率領特委機關和一營紅軍700多人上油山開辟游擊區。

1935年2月下旬至3月初,被圍困在于都南部山區的紅軍,根據中央分局的部署,陸續出發向外突圍,準備在中央蘇區周圍開展游擊戰爭。

3月9日,陳毅等率領紅軍第二十四師七十團最后撤離中央蘇區。途中陳毅巧遇原信豐縣委書記曾紀財,陳毅在贛南組建紅二十二軍時,曾紀財是信豐縣犀牛區委書記,由于他是當地人,對信豐、大余、南雄一帶的地形非常熟悉。陳毅等決定改變原定去福建的計劃,突圍到贛粵邊區。

當天夜里,陳毅等和幾個警衛戰士,換成老百姓裝束,在曾紀財帶領下,向油山轉移。他們巧過贛縣王母渡,偷偷渡過信豐縣桃江,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來到了曾紀財的家鄉信豐縣牛頸,歷盡艱苦,幾經輾轉,終于在地下黨的安排下,于4月初抵達了贛粵邊游擊區的中心——油山,和李樂天、楊尚奎等勝利會合。

隨后,蔡會文、陳丕顯率領的贛南省軍區部隊也上了油山,三路會師油山的部隊加上當地的游擊隊,共有1400余人。

化險為夷

到油山后,陳毅化名大老劉,制定了“依靠群眾,堅持斗爭,積蓄力量,創造條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針,開展游擊戰爭。

1935年10月,叛徒龔楚帶著30多人偽裝成紅軍游擊隊竄到廣東南雄縣北山,在龍西石包圍殺害北山游擊隊和后方人員60多人。隨后在叛徒何長林帶領下,尋找特委機關,幸被外出挑米的游擊隊員和哨兵識破,特委決定迅速轉移到油山。轉移必須通過梅關,可是梅關一帶,國民黨重兵把守,嚴密封鎖,特別是小路更加戒備森嚴。在離梅關40里的地方隱蔽了兩天三夜后,陳毅決定待敵兵疲憊之機,出其不意,不走小路走大路。在一個月色昏昏的夜晚,特委機關一行20人左右,在敵人的眼皮下,越過梅關要隘,勝利到達目的地。

就地休息的時候,陳毅精神抖擻,詩興頓發,揮筆寫下了《偷渡梅關》。

敵壘穿空雁陣開,連天衰草月遲來。攀藤拊葛君須記,萬載梅關著劫灰。

1937年4月,國民黨四十六師策劃“梅山事件”,利用叛徒設下圈套,謊稱中央派人到了大余城,企圖以此誘捕陳毅。陳毅渴望早日與中央取得聯系,毅然冒險前往大余城,發現情況有變,立即返回梅山,叛徒陰謀破滅。

5月,國民黨軍四個營的兵力包圍特委機關山駐地梅山齋坑,陳毅等被困20多天。整整五天五夜,陳毅等人身處敵軍重圍之中,忍饑挨餓,在大山里轉來轉去。好幾次,敵人的腳步就在眼前。五天里,腿傷始終未愈的陳毅,在布片上,揮筆寫下了著名的《梅嶺三章》。

國民黨軍日夜搜山一無所獲,最后放火燒山。在此危急關頭,突然下了一場暴雨,陳毅等特委人員得以脫險。

“人民支援永不忘”

在崇山峻嶺、千崖萬壑之中,陳毅率領游擊隊員們頂酷熱、冒嚴寒,晝行森林、夜宿山洞。在油山地區人民群眾幫助掩護下,利用各種復雜的地形,克服著難以想象的困難,渡過了難關,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粵軍的長期封鎖,使游擊隊生活處于十分困難的境地,“我們像野獸一樣的生活”。1944年,陳毅在延安向美國觀察組外交官謝韋思介紹南方游擊戰爭時說。正如他在《贛南游擊詞》中描述的:天將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捉蛇三更長……

敵人越是瘋狂,群眾越是千方百計地支援游擊隊。敵人封山封坑、移民并村,群眾與游擊隊聯系不上,心里非常著急。他們便利用初一、十五開禁日上山打柴的機會,帶些糧食、鹽、咸魚和報紙、情報,在深山里到處丟,讓游擊隊去拾。靠近大山的村子,敵人來搜山搜村時,群眾就在山內山外、村內村外、墻頭、樹梢、窗口等地方做暗號,游擊隊看到這些暗號就及時避開了。

陳毅還在油山老表(老鄉,江西方言)的掩護幫助下,把油山的上樂塔建立為特委交通站接頭處,特委和游擊隊的許多情報、文件,軍、政教材和項英、陳毅編寫的《紅軍戰士識字課本》,都由上樂塔接頭處印刷、交接或轉發,游擊隊轉移時將槍支彈藥、文件和油印器材藏在塔壁內或埋在塔下。上樂塔成為贛粵邊區特委和游擊隊的生命線。

陳毅在《贛南游擊詞》中感嘆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

“抗戰的戰略支點”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中央發表《國共合作宣言》和《告全黨同志書》。陳毅遵照黨中央聯合抗日、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示精神,寫信給大余縣縣長彭育英,要求國民黨駐贛粵邊軍隊停止對雄余邊等地的清剿,合作抗日。又去南昌同國民黨談判,進一步解決了游擊隊改編為抗日正規軍問題等。

8月8日,陳毅等以粵贛邊特委和贛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的名義,發表《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宣言。9月初,陳毅以贛粵邊游擊隊代表身份,在南雄鐘鼓巖與大余縣縣長彭育英初步達成合作抗日協議。

1938年初,贛粵邊和贛南各縣游擊隊在大余縣池江集中改編為國民革命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第一支隊。陳毅任支隊長(司令員),率部北上抗日。

陳毅等領導的贛粵邊三年游擊斗爭,將幾十萬國民黨軍吸引在中央蘇區及其鄰近蘇區周圍,鉗制和消耗了國民黨軍隊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護和策應了主力紅軍和中央領導機關的戰略轉移。同時為中國革命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鍛煉出一支堅不可摧的革命武裝。在南方八省保存了革命的戰略支點,在廣大地區撒下了革命火種……

(本文由江西省信豐縣政協提供)

編輯:陳佳

關鍵詞:陳毅與三年油山 游擊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_亚洲 | 一本清日本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 午夜精品福利波多野结衣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香蕉亚洲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