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忽視中小投資者是A股不成熟的鏡子
以維護投資者利益和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標準,散戶投資者不被重視而又比例過高,成為A股市場不成熟的一面鏡子。
6月13日,滬指暴跌3.12%,14日雖勉強收紅,但市場的疲態已顯露無遺。這似乎在提醒我們,A股自去年6月12日開始大幅下跌以來,時隔一年,市場調整仍難言結束。
從更長的時間尺度看,1990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繼成立,30多年之后,中國股市仍然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市場的腳步踉踉蹌蹌,每一次莫名其妙的暴跌,都像是栽了一個跟頭,令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深深受傷。
雖然暴漲和暴跌是一對孿生兄弟,但人心思漲是定勢,而暴跌的風險,尤其是對中小投資者的傷害則往往被忽視。從去年的A股動蕩中我們看到,“國家隊”守住了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卻沒能阻止市值蒸發。而在所謂的“市值蒸發”中,錢并沒有少,只是從一些人的口袋轉移到了另一些人的口袋。很顯然,在這種不合理的財富再分配中,弱者永遠是散戶,而非精明的資本玩家。對于市場監管者來說,守住極端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容易且必要,阻止不合理的財富再分配以及由此造成的貧富差距拉大、社會根基侵蝕雖同樣重要,卻被過分地忽視了。
散戶投資者不被重視而又比例過高,是A股市場不成熟的一面鏡子。總的來說,個人投資者對A股市場趨之若鶩,有兩個原因,一是海外直投尚未放開,而國內的投資機會較少,具體來看,投資樓市要顧及流動性,而債市的參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相比之下,股市的投資門檻幾乎最低;二是跟風,被股市的財富效應所吸引,而從根本上講,散戶的跟風集中反映了A股的制度弊病、監管弊病。
龐大的散戶群體,決定了監管者必須重視對其合法權益的維護。雖然按照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很多散戶連金融常識都沒有,壓根就不應該進入A股市場,但與此同時,A股90%的交易量均由散戶貢獻,據海通證券統計,截至2016年5月13日,A股個人投資者賬戶數量在一個億以上,占總賬戶數的99.72%。而在美國,雖然1950年以前該國個人投資者的比例也曾居高不下,但如今這個比例僅為11%左右。
就當下的A股而言,可以說,為數眾多的散戶支撐著A股市場的流動性。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上市公司們可以坐擁高估值,雖然這一現象對于上市公司的融資有利,但在相當程度上,卻是以散戶投資者的犧牲為代價的,因而也是極其不合理的。可以想象,一個沒有散戶的A股市場,差不多就是熊市的樣子,但A股市場的繁榮并非必須以散戶的犧牲為代價,而且恰恰相反,監管層只有從保護中小投資者的角度出發,積極推進制度改革,才有可能讓A股市場回歸常態——這種常態對于投資者有利,對于上市公司乃至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同樣有利。
散戶往往是跟風、投機者,但更是受害者。A股真正的缺陷是制度缺陷,但制度不彰的背后,實則隱含著對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有意無意地忽視。一個制度成熟、監管有力的A股市場,必然能夠保護合格的投資者,同時也能夠讓投機跟風者避而遠之,進而遏制市場的暴漲暴跌。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投資 A股 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