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塞爾維亞學者:塞爾維亞永遠記得中國當年的犧牲
在貝爾格萊德6月的陽光下,記者眼前這片草坪看起來與一般的城市綠地沒有什么不同,周圍是樓房,草坪邊上有兒童滑梯和秋千。只有綠草邊上的一塊紀念牌,以及牌下的花束在默默地提醒人們:17年前,這里曾遭炮火無情轟炸;17年前,這里曾有3位中國記者魂斷他鄉。這片草地,就是中國前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舊址所在地。如今,它將承擔新的使命——建起傳遞和平與友誼的中國文化中心。
貝爾格萊德時間1999年5月7日午夜(北京時間8日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使用導彈襲擊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邵云環、許杏虎和朱穎3位中國新聞記者不幸犧牲,另有20多人受傷,館舍主體建筑嚴重損壞。因被炸館舍輻射超標,中塞雙方于2004年簽署協議,將使館舊址及使用權移交塞政府,塞方向中方提供地塊修建新館。
在遇襲之后的近10年中,作為北約當年野蠻轟炸最直接的見證,殘破的舊館靜默矗立,雜草蔓生。每年5月7日前后,中國駐塞大使館全體工作人員、當地華人團體、塞爾維亞民間團體和個人都會前來祭奠英魂,敬獻花圈和花束。
2009年5月7日,時值中國前南使館被炸十周年祭,貝爾格萊德市政府在使館舊址前豎立紀念牌,緬懷在北約轟炸中犧牲的3位中國烈士,并感謝中國在最困難時刻給予的寶貴支持。紀念牌上寫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并謹此緬懷罹難烈士。”
2010年,塞方著手對中國使館舊址進行拆除和清理,恢復為一片平整的草坪。后來,該地塊被一家塞爾維亞企業購買。塞方承諾,舊址地塊未來使用不會違背中方利益,并將永久保留這里的紀念牌以供瞻仰憑吊。
使館舊址地形大致呈三角形,南側和西側是數幢商品樓,北側是日本使館,東面與特雷斯蘭茲諾格大街間有一個小停車場。《環球時報》記者看到草坪西端設有一個迷你兒童游戲場地,玩耍的孩子們歡笑聲不斷,給這片安靜的綠地帶來勃勃生機。
“在貝爾格萊德,可以去城堡、看教堂、走步行街,但最終這里才是最重要,而且最該去看的。”到過貝爾格萊德的中國網民曾這樣留言。盡管被炸的舊館已經拆除,和以前一樣,到貝爾格萊德來的中國人大多會到這里來看一看,留下一束鮮花。
記者在當地的一個朋友就職于一家建筑公司,曾參與被轟炸后中國使館的清理工作,他目睹了當時的慘狀,一直難以忘懷,每年都會帶著鮮花到這里來表達哀思。塞爾維亞朋友說:“在當年的北約轟炸中我失去一位最好的朋友,所以我明白這種傷痛,希望我的孩子們不會再經歷戰爭。”如今,在貝爾格萊德穿行,仍然能見到當年被轟炸的殘破建筑矗立街頭,如同難以愈合的傷痕。
戰爭結束后,塞爾維亞人民走上修復創傷的漫漫長路。在“一帶一路”倡議大背景下,塞爾維亞已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兩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項目尤為突出。隨著中塞貿易、投資、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的進一步加深,兩國間人文交流也更為頻繁和深入。
2013年,中國山東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在塞爾維亞開設公司,負責收購被炸中國使館舊址的地塊并開發建設中國文化中心項目。據記者了解,該項目將于近期舉行奠基儀式,預計一年后完工。在這塊占地6000平方米、凝聚著中國人民復雜情感的土地上,很快就要建起一幢8層大樓,這也將成為巴爾干地區的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
談到擬修建的中國文化中心時,貝爾格萊德大學教授帕夫洛維奇說:“塞爾維亞人民心里永遠會記得中國當年的犧牲,因為在那個非常時期,中國和我們站在一起,你們的傷痛也是我們的傷痛。以前人們沒有適當的場所去表達這種心情,現在要在中國使館舊址建設中國文化中心,這個決定非常有意義。一方面,塞爾維亞人可以有更好的條件來表達對犧牲中國友人的哀思,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塞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從而使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使維護和平的力量更加強大。”
可以說,這是中國使館舊址最理想的歸宿。在見證戰爭之后,這塊土地將成為中塞文化交流的舞臺。畢竟,國與國之間加強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有益于彼此間政治和經濟關系的鞏固和發展,這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良方。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塞爾維亞 中國 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