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主席日志 主席日志
理性探討 積極向前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團結香港基金午餐會上的講辭
香港四個新優勢項目
中國現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的生產總值(GDP)將與最大經濟體美國,并駕齊驅。中國市場變得更大、更多元化,市場會追求更高端、更高價值的服務。我想特別提出,在進入經濟新常態,進一步發展的中國會為香港帶來那幾方面的新機遇。
一是金融業,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促使中國金融市場要與國際水平看齊,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在商品期貨市場發展、在債券市場發展,以及迅速壯大的中產階層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私人理財服務,將為香港帶來機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幾十年,累積豐富的經驗、專業能力,同時匯聚了金融行業的全球精英,他們熟悉國際金融規則、有廣闊的商業網絡,這些都令香港可以為國家作出貢獻,同時也為本港經濟加添新動力。美國有紐約、芝加哥兩個金融中心,香港和上海也有條件和機會作為中國的兩個金融中心。
二是電影業,香港本是“東方荷李活”,電影人才輩出,而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預計兩年內將超過美國,市場前景亮麗。香港所擁有的良好服務創意產業融資機制,以及融通東西方的市場運作精英,這個優秀的電影業平臺,正好與內地緊密合作,創造我們的超級夢工場。這為香港的電影業帶來良好的機遇,與此同時,外國電影公司亦看中這一點,美國時代華納公司早前與內地的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合作,成立以香港為總部的“旗艦娛樂”公司;相信其他外國電影公司亦有可能登陸香港。未來在本地的電影人才大有可為。
三是醫療業,香港在這方面擁有很多過人優勢。我們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兩間世界級的醫學院,培訓優秀的醫護人才;我們的醫療系統、服務質素也達到世界水準,我們完全有條件將香港提升為亞洲最佳醫療服務中心。國內高消費者日益重視健康,追求高水平醫療服務,對我們是一個有利因素。不過,發展香港成為亞洲最佳醫療服務中心之前,必先確保本地公營醫療服務要有同樣的高水平。政府在這方面需要高瞻遠矚,投放更多教育資源,培訓更多醫療人手,撥出土地讓私營醫療機構興建設施,與此同時,業界需要更大彈性,接納外來醫療人員來港,彌補短期的人手不足。
四是“一帶一路”,這計劃橫跨東亞、歐洲、中亞、中東、非洲,沿線65個經濟體將更緊密連接起來。張德江委員長早前訪港時指出,在設計“一帶一路”規劃時,已把香港的參與作為重要的取向。香港具備為國家門戶,開放式自由港以及高水平專業服務的重要元素,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獨特優勢,我們須好好發揮這些優勢,把握擺在眼前的無盡商機。
以上四個產業和項目,是比較明顯可見。除此,t我們還有科創、社創、藝創和其他的項目。所有這些項目都會帶來更多商機,每一項都有力推動香港新實體經濟發展,既增加香港庫房收入,也增加年輕人上流機會。現在,刻不容緩的是要增加投資去培養人才,開發更多土地配合發展,投入更多資源在醫療、教育之上,以提高服務水平。這樣可以制造更多職位,提升薪金水平,解決人才出路狹窄問題,亦會促進社會上流動力。若再加上成功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我相信連串的措施將會大幅紓緩貧富差距問題。新加坡九成家庭能夠置業,安居之馀也是日后退休的保障,成效已有公論。
有所作為社會更加好
香港還有一個其他國家地區所沒有的優勢,這就是我們香港人努力耕耘,政府謹慎理財所累積的龐大盈馀。這筆逾3500億美元外匯儲備,超過一年的本地GDP,使我們有條件建設更好的香港。
在我們跟隨《基本法》的精神,保持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的同時,我們要考慮如何更好利用手上的龐大儲備,改善民生,促進香港進一步發展,特別是面對當前世界的創新大潮,我們必須與時并進,避免落后,這問題需要大家認真思考。因為經濟加速發展,人民收入增加,政府相對得益,就更有財力解決問題。
發展經濟不忘環保
以上談了很多關于經濟建設,我還想提出一點:積極發展經濟,不等如對環境造成破壞。香港必須堅定做好環保工作,而且要做到全亞洲最好的環保城市,從開山、填海造地到擴建交通設施,每一個環節都要照顧環保的考慮,政府應撥出更多款項,支持這方面的建設,為我們下一代提供合意和理想的生活環境。
團結建設民生解困
香港是一個美麗又美好的城市,我們亦一直追求一個理性的、文明的、繁榮的社會;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進一步從以下幾個問題著手建設:
一、 政府要有作為。政府的整個團隊要有適度有為的管治方向,依賴市場決定一切的思想,已不足以應付現時的問題。現今科技突飛猛進,互聯網進一步推動全球化經濟、人工智能機械人將大量取代人手。香港正面對一個新的產業革命,這一方面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經濟機遇,另一方面亦會影響現時低技術、低收入的群體,我們需要及早研究怎樣應付新挑戰,早日聆聽業界意見,盡早提出對策,讓沖擊減至最低,讓大家得以安居樂業。
二、 政府與建制派更努力合作,制造緊密的伙伴關系,讓建制派更多參與施政、議政。同時,建制派不單要考慮自己選民的利益,亦要更多考慮香港整體利益。
三、 至于反對派,我們必須防止極少數人排斥“一國”。他們以本土為名,推動“港獨”,為禍香港,這是香港人不會接受的。“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絕對不能動搖。
民主社會存在反對意見是正常不過的。但是反對派必須有建設性及合理性。在分歧的問題上,特別是經濟民生等議題,是可以通過理性、妥協的手段來解決。基于社會整體利益,市民福祉,持反對意見的反對派人士必須走出一條建設性的路。政府在此亦要加強溝通。
四、 香港離開祖國長達一百五十多年,很多人對國家認識不夠。回歸之后,社會關注集中在“兩制”,歷屆特區政府也太過聚焦于此,對“一國”的事情,包括國家憲法、《基本法》的認識,尚有大力推廣的空間。社會視野有局限,市民思維便容易有偏差,這一點我們要更多關注和加快改善。
為了香港福祉,政府以及各個政黨凡事亦要多走一步。香港人一定要團結,立法會要減少“拉布”、內耗,務求各方面共同努力,使管治重回正軌,回復有效施政,恢復建設和發展;這樣香港的民生問題以至政治困局才會得到解決。
理性建設為香港好
我要一再強調,香港前途是光明的,未來是大有希望的。期望更多有心人積極加入建設香港的工作,就算是不同意見的人士,也能本著理性的前提,走上一條建設性的路,而既得利益人士在考慮本身利益之時,亦能更多為香港整體作出貢獻。
香港好,惠及所有香港人;香港好,貧者生活得以改善;香港好,對年輕人更加有利,因為國家未來優勢持續,你們遇到的機會將比我們更多,你們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感謝各界人士對團結香港基金的支持,我們將繼續為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繁榮而努力,與大家攜手合作,打造更美好的明天。
多謝各位!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 香港未來 “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