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廣西平果縣政協助推生態旅游發展
近年來,平果縣政協圍繞縣委、縣政府制定的“一園兩城七品牌”(一園即工業園,兩城即大學城和體育城,七品牌即工業品牌、教育品牌、體育品牌、城市品牌、特色農業品牌、民俗文化品牌、旅游品牌)戰略,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通過視察調研的方式,撰寫調研報告和提案,建議縣委、縣政府依托該縣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和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等優勢,通過整合紅色和綠色旅游資源,大力實施 “馬四坡旅游觀光農業長廊”等生態旅游工程,促進了農業與生態旅游的有機結合,帶動了鄉村休閑游、體驗游的快速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旅游推進扶貧攻堅的堅持發展之路。
以調研視察、專題座談等形式,組織政協委員為縣委、縣政府發展生態旅游業出謀劃策,為推動該縣的生態旅游業發展,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先后組織政協委員開展了“平果縣生態觀光農業發展情況”、“關于該縣特色農業發展情況”等5項調研視察活動,并寫出了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如組織縣政協委員對坡造鎮生態觀光農業進行調研后提出“將坡造鎮蓮花觀光基地與布鏡湖進行綜合開發,把其打造成集休閑、觀光、住宿、餐飲、娛樂為一身的休閑、觀光度假村”的建議,該建議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采納。縣政府與廣西永宸集團簽約平果布鏡湖旅游綜合開發項目,對坡造荷花基地進行景區統一規劃設計和開發。布鏡湖旅游項目占地近萬畝,其中荷蓮種植面積近3000畝,垂釣魚塘近2000畝,瓜果采摘園500畝,睡蓮展示觀賞區30畝。每年端午旅游節期間接待區內外游客近10萬人次,帶動基地農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今年3月,縣政協組織委員對“馬四坡”旅游觀光長廊(馬頭鎮、四塘鎮,坡造鎮)進行視察,經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等詳細了解情況后提出:在各種植示范區建立觀光亭、休息亭,方便游客觀光、休息;在景區增設餐飲店、代銷店,解決游客吃喝問題;建立3-5個產品集中展示銷售區,讓不愿動手采摘或沒有時間采摘的游客可以買到景區內各類水果等三條建議,均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采納。
通過強化提案督辦開展履職活動,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積極為發展生態旅游業,推動民生改善獻計出力。如委員提出的《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加大發展觀光農業,打造平果旅游新亮點》、《關于促進該縣葡萄、火龍果等特色農業水果生產健康發展的建議》、《關于促進“農家樂”旅游業發展的建議》等提案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采納。縣委、縣政府充分挖掘生態旅游的特色和內涵,深度開發精品農家樂,努力使農家樂發展與旅游總體規劃相協調,推動全縣生態鄉村旅游的發展。目前,該縣的農家樂已發展到33家,吸納從業人員近200人。
鼓勵政協委員積極參與觀光農業開發。陳明云委員在四塘、坡造和太平承包土地種植700畝葡萄、800畝火龍果,帶動了周圍的群眾積極參與其中,有的利用自己田地種植3—5畝葡萄,每畝年產值達2萬多元,純收入1萬多元,有的把土地承包出去既可坐收地租又可就地為老板打工,一手拿地租,一手拿工錢,增加了收入。
不定期組織農林界、科技界委員到全縣各鄉鎮開展“送農技”、“送文化”下鄉活動。委員們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傳授火龍果種植、桑苗管理、葡萄種植等技術指導。兩年來,共開展活動6次,受益群眾達3萬多人次。
截至目前,該縣共種有葡萄、火龍果、大青棗等各類特色水果10.3萬畝,其中葡萄1.8萬畝,火龍果3.54萬畝,葡萄、火龍果等特色產業已成為該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每逢節假日,水果成熟季節,游客分紛至沓來,不僅為該縣帶來了旅游收入,同時也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就業創業機會,他們在景區周邊發展特色小吃、特色農家、農產品銷售、旅游商品銷售等,累計帶動近萬名農民通過生態旅游實現了直接或間接就業創業,加快了脫貧致富的步伐。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西平果縣政協 生態旅游發展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