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康有為手書節孝碑 “入住”碑林博物館
昨日上午,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入藏一方康有為手書“清敕旌處士張述先妻楊孺人節孝碑”,碑高220cm,寬78cm,厚22cm。此碑原為張述先的五世孫張勝蓀先生的家人予以保管,昨日他們將此碑捐贈給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入藏的康有為手書碑,碑書體大氣磅礴
節孝碑內容:宣揚家族美德
此碑碑文上提及的張述先是民國時期陜西名人張扶萬的曾祖父,張扶萬與康有為頗有交情。張扶萬是陜西富平董南堡人,早年就讀于涇陽味經、禮泉煙霞等著名書院。清末因參與支持“維新變法”,參加晚清“公車上書”活動與康有為結識,并終身奉其為師。
捐贈節孝碑的張勝蓀說:“1923年,康有為來陜游學,我祖父張扶萬全程陪同。當時康有為在我家小住,得知我天祖父(五世祖)英年早逝,留有幼子,全靠我天祖母楊氏含辛茹苦撫養幼子成才,家族才得以興旺。對我天祖母的美德深為敬仰,當即揮毫題寫了節孝碑碑文?!?/p>
張扶萬本人精通史典,能詩善書,擅長金石考古,在陜西學界有崇高威望。張扶萬還曾擔任陜西考古會委員長以及碑林管理委員會第一任主任委員等職。在擔任碑林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期間受于右任先生重托,數十年輾轉保護東漢“熹平石經”殘石。為保證文物安全,張扶萬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對文物進行了周密的輾轉移藏,最終使其得以安全完好地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成為西安碑林史上的一段佳話。
節孝碑文字:康氏魏碑體
碑林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塊石碑上碑字雖少但神氣足,為典型的康氏魏碑體,藏方折于圓轉,顯逸氣于自然,渾厚雄健。
張勝蓀說:“碑文上康先生的書法氣勢雄健,既是對孝道的弘揚也是對傳承的感恩,同時也有較高的書法欣賞價值,因此我們將這塊家藏的碑刻無償捐獻給碑林博物館,希望能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和學習?!?/p>
康有為是清末具有重要影響的思想家,被稱之為國學大師,以“戊戌變法”為世人皆知,同時他還是一位大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他首倡北碑的思想將清代碑學在晚清又一次推向了高潮,也為他贏得了書壇領袖的地位。碑林博物館現存藏有康有為書寫的《增貢生嚴裕漢碑》一方,這塊節孝碑的入藏,豐富了碑林博物館的康有為手書碑刻藏品。
節孝碑往事:曾被當作馬槽
在捐贈現場,張勝蓀指著節孝碑通體呈長方形的腐蝕痕跡說:“這塊碑原本立在我老家的場院上,但‘文革’時期被放倒后當作馬槽使用?!?年時間牲口的舔食和唾液的腐蝕讓大部分碑文變得模糊,同時也留下了清晰的腐蝕痕跡?!拔母铩边^后張勝蓀的家人第一時間將這塊節孝碑搬回家埋了起來,這才為后人留下了這塊書法藝術頗高的石碑。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康有為 手書 節孝碑 碑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