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德國駐華大使:希望5年后中德實現相互免簽
(環球時報記者 王天迷)德國總理默克爾將于12日至14日訪問中國,并參加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這是她任內第9次訪華。除了北京,默克爾還會訪問沈陽。德國駐中國大使柯慕賢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是唯一和中國舉行由總理主持的政府級別磋商的國家。此次德方代表團成員包括大約10名聯邦部長以及約20名經濟界的高級別代表,如寶馬、大眾、西門子等公司的總裁。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中國和德國互為雙方在各自大洲里的最大貿易伙伴,經濟合作一直是中德關系最重要的紐帶。柯慕賢表示,在這次政府磋商中,創新是重要議題,而為了保護創新成果,中德雙方需要加強數據保護合作。此前提到過,在這次會談中可能會簽署一項有關經濟間諜的協議,目前該協議雖然進展緩慢,“但我相信,在政府磋商之前能夠起草出一個可簽的文本”。此外,G20也是重要話題,中國是該組織今年的輪值主席國,德國明年接棒中國,所以中德就該議題會共同討論兩國如何在這兩年里在G20發揮更積極的作用。G20峰會的重要議題是世界經濟,現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中國和德國都主張應該通過開放和創新來促進增長,而不是通過發放貸款等方式。
外交是近兩年中德關系中發展較迅速的領域。柯慕賢說,德方愿和中方在敘利亞、阿富汗和朝鮮等問題上進一步協調。目前在阿富汗問題上,中德雙方已確定會共同合作一些項目。
除了經濟和政治,此次中德政府磋商還會談到科研合作。不過柯慕賢表示,科研關系到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對接的問題,所以這既是科研話題,也是經濟話題。
南海是當下世界的熱點話題,此次中德政府磋商是否會提及?柯慕賢表示,這肯定會成為一個議題,中方也向德方表達了談南海的意愿。德國和其他G7成員一樣,對南海的緊張局勢存有憂慮。不過,德國等歐洲國家并非南海相關國家,在這里沒有領土利益,所以德國不持立場。“不過有一點很重要,這也是德國等歐洲國家對外政策的原則,就是任何國家都必須遵守國際規則。”
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是當下各國都十分關心的話題,在G7峰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也表示,應該將此問題納入到歐盟討論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框架中。柯慕賢表示,中國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歐盟修改其反傾銷規則。目前的情況是,歐洲議會表示反對,“我們需要和中國一起尋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我們要相向而行。”
現在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構想,柯慕賢認為,該構想是個很有潛力的概念,應該將其潛力發揮出來。不過要實現“一帶一路”,需要有效解決部分地區安全問題,比如阿富汗、烏克蘭等。與此同時,還要所有參與國在經濟方面進行開放。
前一段時間,中國開往歐洲的列車滿載出發、空駛而歸的消息引發熱議。對此,柯慕賢表示,這可能與歐盟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有關。同時他認為,中國市場需要對歐洲商品更加開放,這樣會有更多貨物從歐洲運到中國。
柯慕賢表示,現在,中國華為、中興等通信產品在德國很受歡迎。而德國一些商品其實可以在中國做得更成功,比如藥物、農產品和食品等。不過,這些商品目前在中國面臨一些限制,德國企業需要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這其實對中國引進投資和技術也更有利。
對于德國社會輿論現在擔心中國的投資可能涉及其國家安全或技術安全,柯慕賢表示,德國政府對中資持開放態度,以后也會如此,德國沒有法律依據能夠限制這些商業行為。
近日,德國機構發布了題為《德國和中國:感知與現實》的調查,結果發現,相較于74%的中國受訪者對德國持積極看法,只有24%的德國受訪者對中國看法積極。對此,柯慕賢表示,他認識許多在中國生活的德國人,絕大多數人對中國的看法積極,他們在這里生活得很愉快。民調出現這樣的結果,可能首先是因為中德兩國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不同。其次,有些德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不夠全面,比如第一次來中國時,他們會發現現實和其預期不同;反過來也是如此,沒去過德國的中國人會將德國理想化。
此次默克爾在中國期間會與中國社會人士見面,并有可能去一所大學發表演講,這都是加強中德民間交流的機會。此外,2016年是中德青少年交流年,“我們希望,中德的民間交流從年輕人開始抓起”。
在簽證方面,柯慕賢表示,他希望以及預計在5年至10年里能實現中德相互免簽,“必須定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事情才能有所發展”。現在中德的經濟和政治合作發展得很好,但簽證還沒跟上。為此,德方已經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將商務簽證和旅游簽證辦理的時間分別縮減至48個小時和72個小時、外交護照已實現免簽。下一步希望能夠大量削減游客辦理簽證時需要出示的證件和材料。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中國 德國 駐華大使 免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