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北京副中心辦公樓宇間將不設圍墻 率先應用5G
副中心辦公區及樓宇間將不設圍墻
公共活動區域將面向市民最大限度開放;海淀人大附中等3校通州辦分校
新京報訊 (記者王碩)2017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將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同時將帶動40萬人疏解到通州。行政辦公區將如何建設?在昨日舉辦的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上,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負責人張亞芹在會上分享北京在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思考和做法。據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建筑群將采取組團式布局,突出建筑功能的開放與交流,行政辦公區及各樓宇之間將不設圍墻,公共活動區域將面向市民最大限度開放。
就近安排居住用地 打造開放式社區
據介紹,區域將率先踐行中央提出的小街區模式,打造開放式社區,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城市街區設計。街區尺度控制在150-200米范圍內,規模控制在1-2公頃,通過增加路網密度和臨街面積,促進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務功能向居住區有機滲透。居住區設置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半徑滿足居民步行10-15分鐘可達。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位于通州區潞城鎮,占地約6平方公里。張亞芹在發言中介紹,行政辦公區的規劃建設將突出建筑與環境協調,同時還要與首都發展、京津冀發展相協調。其中,在功能需求方面,將按照職住平衡的要求,就近安排居住用地,同步建成水、電、氣、熱等市政基礎設施和配套生活服務設施,實現工作與生活相協調。
對內功能共享 對外不設圍墻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是四大班子和市屬委辦局辦公所在地,也是北京未來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張亞芹表示,行政辦公區的建設將落實開放和共享的理念。
據介紹,行政辦公區內的建筑群將采取組團式布局,可分可合,突出建筑功能的開放與交流,公共活動區域將面向市民最大限度開放,行政辦公區及各樓宇之間將不設圍墻,并按照開放要求規劃建設停車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會議中心、圖書館、博物館、文化活動廣場等。
此外,通過會議設施、活動設施、地下食堂、接待中心等辦公區域配套設施的集約化建設,下沉庭院、綠化露臺、綠化屋面等公共空間建設,以及行政辦公區內的地下空間的互聯互通建設,行政辦公區內將實現內部辦公功能共享。
而通過行政辦公區的現代化建設,也將帶動周邊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的整體提升;通過高品質公共空間的人性化建設,帶動人居環境、公共服務資源的整體提升,實現建設資源區域共享。
- 相關新聞
辦公區內全光網絡覆蓋 率先應用5G
據介紹,在行政辦公區的建設中,創新理念是推進辦公區建設的核心要求,貫穿到項目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的始終。工程中廣泛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
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為打造世界領先的行政辦公區信息基礎設施和智慧化應用系統,辦公區內將實現全光網絡覆蓋,率先應用5G移動通信技術。并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應用于智慧樓宇設計管理與施工配合等方面,提升建筑設計管理運行的可量化和可視化操控。通過城市智慧系統,實現區域用地、市政、建筑、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外,辦公區內還將統籌建設市級應急指揮系統,整合緊急救助服務平臺、網絡輿情監測平臺、城市運行監測平臺,為市委市政府和市應急委指揮處置各類重特大突發事件、全市各相關部門聯合值守應急以及京津冀三地遠程會商、協同應急響應等提供硬件支持。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京副中心 北京副中心率先應用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