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十九大后的中國:區域發展迎新“風口”

2017年11月26日 16:4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共十九大閉幕已經滿月,但從三萬多言的十九大報告中破解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密碼”方興未艾。其中,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備受關注。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代表們舉手表決通過各項決議。 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十九大報告表示,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

25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第五次研討會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范恒山表示,把區域政策和財政、貨幣、產業政策相提并論,表明對區域協調發展高度重視。

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手段應具三種新意。

一新,實施新制度。

“新時代和過去的主要矛盾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去掉了‘落后’兩字。”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金碚表示,在此情況下,一些以前推進區域發展的措施可能不再適用,需要采取新辦法。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看來,今后要順應區域經濟發展從地理空間逐步轉向經濟空間的要求,打破行政區劃等地理因素對資源配置的種種限制,改革行政和經濟管理的體制與方法,促進區域經濟融合發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把人放在第一位是“最基本的”。

二新,拓展新空間。

張大衛稱,區域發展可以在多個領域拓展新空間:中國可跳出地域限制,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尋找市場;網絡空間,如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功能性空間,加強各類基礎設施配套能力;智慧空間,對產業、城市進行智慧化改造,推動“智連萬物”。

三新,培育新支撐。

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離不開支撐平臺和載體。用范恒山的話說,培育新平臺有兩點“特別重要”:灣區建設和城市群。

作為中國明確提出建設的第一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規劃初稿,科技創新工作也在推進中。中國計劃以此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發展高地。“杭州灣區、上海灣區可能也要逐漸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范恒山說。(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十九大后的中國 區域發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公厕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网站 |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色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视频在线 | 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