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聚焦易地扶貧搬遷:陜南城鎮化率5年提高6個百分點
搬到什么地方去?
“三避開”,防止搬遷去向與搬遷戶的謀生能力不適應
白河縣西營鎮花房村的王有衛,從山上搬到了西營鎮的天逸社區。王有衛說:“我一開始不愿意離開老宅子,后來聽說政府要把我搬到山下,很高興啊,既能在鎮上打工,又能做些小生意,一搬下來我就把老院子拆了,再也不想回去了。”
“人到哪里去”是易地搬遷的重要環節。劉彥隨表示,如果選址不合理,搬遷去向與搬遷戶的謀生能力不適應,就會搬而難安、搬而難富,甚至返遷回流。
搬到什么地方去呢?陜南經驗表明,要統籌考慮安置點的立地條件、資源承載、發展潛力、就業創業空間及生產生活是否方便等問題。堅決避開自然災害易發多發區,避開生態脆弱敏感區等不宜居住區,避開“貧窩挪困窩”;把淺山川道、公路沿線、中心村、城鎮近郊等發展條件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相對完備的地方,以及現代農業園區、工業園區、旅游景區等產業園區周邊便于群眾就業的區域,作為規劃集中安置點的優先選擇。陜南在推進搬遷中,總結推廣“三避開”的集中安置點選址辦法,從根本上改變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移民的后續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
王衛華說,在科學安置中,陜南尊重兩個原則。一是分類引導,二是適度集中。引導,就是切實把群眾情況摸清摸準,采取因地制宜、一戶一法的安置方式,將搬遷群眾安置到與個人愿望相結合、與自己謀生能力相適應的地方。短期以耕種為主的群眾,就近在中心村安置;引導有一技之長并適宜從事二、三產業的群眾,進入集鎮或規劃的農村新型社區安置;鼓勵穩定就業、適應能力強的群眾到城鎮安置。
集中,就是除投親靠友、進城落戶等方式分散安置外,綜合考慮基礎承載、人口結構、產業布局等因素,鼓勵適度集中安置,避免出現新的“吊莊戶”,以便集中財力和物力,提供相對完備的基礎設施、較好的公共服務和比較充分的就業條件。同時,避免盲目追求安置點規模和樓房化安置,防止配套跟不上、承載容不下、增收沒門路。
搬遷資金怎么用?
切好蛋糕,把錢用在刀刃上,防止“最貧困的人搬不起”
丹鳳縣鐵峪鋪鎮桃花村的王軍水是一位五保戶,搬到了鐵峪鋪中心安置點,他說:“沒想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搬得起。”
目前,陜南按每個易地搬遷戶20萬元的標準籌集脫貧資金,累加起來數額較大,管好用好資金至關重要。陜南搬遷扶貧資金使用采取封閉運行的方式,對此,王衛華表示,要進行省級統籌,把權責落實到縣。在資金運行上,為防止層層撥轉、造成層漏,加大資金運行成本,應由省級政府將資金直接劃撥到縣,由縣級做好資金整合與項目統籌,合理安排使用。
陜西省省長胡和平表示,省級主要做好資金籌集,制定分配使用基本原則,考核使用績效,市級著重做好日常監管。有能力統籌、同步推進其它類型搬遷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扶貧搬遷資金與其他類型搬遷資金的“物理”隔離,嚴防扶貧搬遷資金被侵占,織密管錢用錢的制度籠子。對此,陜南采取兩個辦法——
切好蛋糕,把錢用在刀刃上。陜南堅持保民生,重長遠,合理安排搬遷建房資金、產業扶持資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資金的分配比例。陜西省副省長莊長興說,建房補助資金標準,在省域范圍內保持基本平衡;到縣一級按家庭人口等制定差異化、階梯式補助標準,杜絕到戶資金搞大鍋飯、平均主義,尤其是對貧困度極深、無自我籌資能力的貧困戶,按照人均住房標準,建設“交鑰匙”工程;對鰥寡孤獨、五保戶、無生活自理能力等人群,實行集中建房、集中供養,切實解決“最貧困的人搬不起”的問題。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資金,立足現有基礎、著眼未來需求,查漏補缺、合理安排;要區分基本與非基本公共服務,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避免“政府大包大攬非公共服務”。
整合資源,搞好項目資金統籌。陜南由市縣政府將相關涉農資金、專項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予以整合,統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避免分散投入、各搞一套,特別是要將在遷出地計劃建設的基礎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及時調整到遷入地,避免資源浪費。同步開展非扶貧移民搬遷的集中安置點、公共設施及配套建設項目,主要通過整合涉農資金、專項資金、社會資本和政府自籌予以解決。陜南在五類移民搬遷時,對30多個部門的40多項與移民搬遷相關的專項資金進行整合,減少項目分頭安排、資金分散使用帶來的重復浪費,解決了移民搬遷籌資難。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易地扶貧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