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西部現民營銀行牌照申設潮 經營面臨經濟下行挑戰
陣痛 錯過黃金期 民營銀行面臨“成長難”
業內人士表示,從最早對相關牌照概念的炒作,到未來審批的日趨常態化,市場對民營銀行的認識也將更具平常心。
董希淼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營銀行的設立,一方面打通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現有金融體系中的供給主體,對傳統金融機構很難服務到的小微、三農等空白領域和痛點領域來說是一個填補,提高了金融的普惠度。他還強調,民營銀行體量較小,由于試錯成本較低,其更易探索模式創新,對整個銀行體系的發展創新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從目前第一批五家民營銀行的經營情況來看,它們的運營都比較正常,也沒有暴露出任何非常大的風險事件。“目前有人認為其發展不如預期,發展不太成功,可能是由于市場給予其過高的標準和過高的期望。”曾剛說,其實無論從客戶積累還是規模,第一批銀行能達到目前的狀態,還是不錯的。
董希淼表示,“對于新成立的銀行而言,其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也沒有趕上過去銀行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因此,還是面臨較大的挑戰。”
此前,天津金城銀行行長吳小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民營銀行跟傳統銀行比有不足的地方。一是網點;二是人才,一將難求,找到合適的人也很不容易;三是基礎管理體系要花3至5年才能夯實。
業內人士也表示,民營銀行進入的是傳統銀行暫時不愿意介入的業務領域,但這通常意味著這些領域的利潤也相對較低,或風險較高。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目前民營銀行還面臨客戶信心不足、定價能力不足、經營風險較高、業務模式和組織架構尚未定型等挑戰,未來需要在制度和市場環境等方面為民營銀行的持續穩健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銀行牌照的稀缺性仍將吸引大批資本涌入到這一領域,不過,在諸多的挑戰下,民營資本對于民營銀行的認識也將趨于客觀和理性。“并非投資銀行就意味著賺錢,想賺錢的話,至少也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董希淼說。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一些此前宣布要成立民營銀行的企業已開始重新評估這一事項,有民營企業表示,因為考慮到無法對和民營銀行相關的一些兜底風險的制度安排做出承諾,因此已經退出籌備民營銀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民營銀行 申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