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唐代燒花瓷窯三足盤較為罕見

2016年05月27日 15:57 | 作者:許滿貴 | 來源:收藏快報
分享到: 

唐朝鼎盛,絲路暢通,經濟繁榮,外交頻繁,東西文化貫通,能工巧匠汲取中亞粟特、西亞薩珊金銀制造技術、器物形制、融會傳統紋樣、裝飾風格為一體,致使傳統民族特色的金銀器制作工藝達到巔峰。以內蒙古博物館收藏的這只鎏金摩羯紋卷曲式帶足銀盤(圖1)為例:銀盤高2厘米,直徑47.8厘米;圓唇,折寬沿,平底,盤底中心錘揲摩羯戲珠紋,外圍鏨刻六組花卉,折沿錘揲葡萄、牽牛花六組紋樣,紋飾皆鎏金。此器制作精工極致,錘揲、鏨刻紋樣,細致入微。


(圖示)唐鎏金摩羯紋卷曲式帶足銀盤(圖示)唐鎏金摩羯紋卷曲式帶足銀盤


(圖2)唐獅紋金花銀盤(圖2)唐獅紋金花銀盤


(圖3)唐鹿紋菱花形銀盤(圖3)唐鹿紋菱花形銀盤


(圖4)唐郟縣窯黑釉藍斑三足盤(圖4)唐郟縣窯黑釉藍斑三足盤


(圖5)戰國秦昭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4年)鎏金銀盤(圖5)戰國秦昭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4年)鎏金銀盤

此類保存完好的金花銀盤出土發現有10多件(多數卷曲式帶三足、少數為四足)。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唐獅紋金花銀盤(圖2)、河北寬城出土的唐鹿紋菱花形銀盤(圖3)、日本正倉院藏唐鹿紋葵花形銀盤等。而房齡大長公主墓前室壁畫中就描繪了兩個卷足盤,一個為五足圓盤,另一個是四足多曲盤,此樣式無疑取材于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器物。這件唐郟縣窯黑釉藍斑三足盤(圖4)高2.9厘米,口徑15厘米,足徑10.2厘米。盤敞口,盤心坦平,下承以三足。通體內外施釉,黑色釉地上呈現藍、白交融的花斑,外底中心無釉。唐代燒花瓷窯三足盤較為罕見,故而專家將三足盤和窯址出土的標本及金花銀盤相互印證認為,卷曲式金花銀足盤是唐代金銀(瓷器)工匠包融并蓄的時尚器物佐證。

《舊唐書·文宗本紀》有命名“金花銀器”的記載:大和二年(828)“敕,應諸道進奉內府,四節及降誕進奉金花銀器,并纂組文纈雜物,并折充鋌銀及綾絹。”北宋王欽若等編修的《冊府元龜·帝王部·納貢獻門》載:后晉開運三年(946)十月,兩浙錢弘佐“謝恩授守太尉冊命”,進“金花銀器一千五百兩”。

大唐初盛時期制作的金花銀器紋樣,是博采眾長的結晶。館藏的翼獸紋、立鳥紋、聯珠紋吸納了波斯薩珊王朝銀器器物上的動物紋樣;纏枝鳥獸紋吸納了地中海、黑海地區流行葡萄卷草間點綴禽獸紋樣;摩羯紋吸納了中亞片治肯特紋樣。因公元3世紀中葉,摩羯紋就出現在印度的雕塑、繪畫藝術當中;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亦見有魚身獸首的摩羯紋。而西方國家和地區也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唐代的文化元素。如唐代的纏枝卷草紋、祥云紋、利魚子紋等為粟特銀器所取法。中亞、西亞傳統的銀器只有圓形口,后來也出現有分曲花瓣口形制,明顯是中國影響的結果。除精描紋樣外,唐代工匠普遍使用切削、拋光、焊接、手搖腳踩的簡單車床技術及其錘揲、鏨刻、鎏金三大絕活也被中亞、西亞所借鑒。

——錘揲是最主要的金銀器成型工藝。充分利用金、銀質地比較柔軟、延展性強的特點,用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成片狀,打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其工藝巧妙地應用成熟于唐沿至于宋,并對瓷器工藝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鏨刻是在金屬板上設計好的器型、圖案上,進行勾鏨、直口鏨、雙線鏨、發絲鏨、半圓鏨、方踩鏨、半圓踩鏨、魚鱗鏨、魚眼鏨、豆粒鏨、沙地鏨、尖鏨、脫鏨、搶鏨等,鏨出千變萬化的浮雕狀圖案。這種漢族手工藝傳統奇葩,是隨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術演化而來。從出土的夏商周青銅器、金銀器鏨刻的紋樣、鑲嵌寶石、金銀錯等文物標本,被認為已達數千年的技術史。

——鎏金,亦稱“金鍍”、“金涂”、“鍍金”、“金花”。鍍金方法是將金、水、銀合成金汞溶液,涂在銅器表面,然后加熱蒸發水銀,使金附著在器物表面永不脫落。戰國秦昭王三十三年(前274)鎏金銀盤(圖5),高5.5厘米,底徑21.1厘米,口徑37厘米,重1.705千克。刻有秦國工官“左工”、“卅三年”制造銘文。鎏金技術起始于戰國,而古埃及在公元3世紀才有鍍金的記載。

絲綢文化交融,金花銀器輝映。唐代金銀器的外來文化元素,具有強烈的異域色彩。至8世紀中葉以后,才逐漸擺脫了外來文化的直接影響,完成了金銀器的中國化進程。

編輯:陳佳

關鍵詞:唐代燒花瓷窯 三足盤 較為罕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 亚洲大片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