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好東西”要耐心等
最近,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一鳴驚人地在世界頂尖科技雜志《自然》發表了一項“諾貝爾級”的實驗成果,在科技界引起巨大轟動,成了國內時下最紅的科學家。
而我感興趣的是,他任職的河北科技大學,以令人佩服的胸襟和耐心,在十年內從未給過他諸如發表論文篇數以及評職稱的壓力,讓他有條件泡在實驗室專注實驗本身,最終一炮打響,名聞天下,實現了學校與科學家的雙贏。這一成功實踐再次啟示我們,好東西要耐心等。道理很簡單,精工出細活,雕琢出珍品,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由韓春雨我想到了美國著名科學家納什,他是個天才,當其研究剛步入軌道,卻不幸患了精神病。他的工作單位普林斯頓大學以寬闊的胸懷接納他,愛護他,在他患病的25年里,一直養著他,不計成本,不求回報,也不給他任何壓力,只是耐心地等待他希望渺茫的康復。學校說,納什就是一輩子不康復,我們也要養著他,這是道義也是責任。學校的耐心和仁愛終于得到回報,康復后的納什大放異彩,碩果累累,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諾貝爾獎、阿貝爾獎雙料得主。他的經歷被拍成電影《美麗心靈》,獲奧斯卡大獎。
還有著名作家陳忠實,其名作《白鹿原》,也是耐心等待下的產物。1992年早春的一個下午,陳忠實寫完《白鹿原》最后一個字,點燃一支煙,癱坐在椅子上……他對妻子說:“我得給老何寫封信,告訴他小說的事,我讓他等得太久了。”早在197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何啟治看了陳忠實的短篇小說,便認定他是個能出大東西的作家,就向他約長篇小說的稿子。然后就是一年一年地耐心等,始終保持聯系,卻從不催稿。寒來暑往,這一等就是二十年,終于等來了《白鹿原》,一時洛陽紙貴,至今流傳不衰,成為中國文壇的瑰寶。
“等”,對搞研發與創作的個人而言,有熬、悟、磨三層意思。先說“熬”。任何優秀成果的問世,需要一定時間和精力的投入,“熬”他十年八載,小火慢熬,精心烹制,沒有不好的道理。再就是“悟”,通常是在經過長時間的苦思冥想后,突然開悟、醒悟,靈感如同春潮滾動,洶涌澎湃,“好東西”就會在這時候問世。還有“磨”,即精雕細刻、反復打磨。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同樣道理,好的科研成果與藝術作品,也需要花時間反復實驗,不斷修改,切磋琢磨,以求準確無誤,精益求精。功夫到了,就一定能等到“好東西”。
“等”,對科學家、藝術家所在單位而言,則主要是不厭其煩地為他們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年復一年地耐心等待他們攻關跋涉,認真負責地為他們排除各種干擾,滿腔熱情地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以使得他們心無旁騖地努力奮斗,聚精會神地實驗創作。
“等”,是靈魂的煎熬,也是品格的打磨;是能量的集聚,也是事業的升華。能耐心等的學人專家,在等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等的過程中鳳凰涅槃,化蛹成蝶,變得淡定睿智,體現出的是意志、精神、堅韌、忍耐。而支持他、耐心等待他的單位、團體則體現出的是襟懷、度量、眼光、寬容,收獲的是豐碩成果與巨大驚喜,還有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良好名聲與影響。
“好東西”一定要耐心等,誠哉斯言!(陳魯民)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河北科技大學 韓春雨 諾貝爾級 實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