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戰爭硝煙
1943年:華中軍民反“清鄉”
自1941年起,侵華日軍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采取了新的“治安強化”和“清鄉”的戰略方針。根據這一方針,日偽將整個華北劃分為“治安區”(敵占區)、“準治安區”(游擊區)、“非治安區”(抗日根據地)三種類型,并分別采取不同的辦法和措施來實行進攻和管制。對“治安區”,以“清鄉”為主,企圖徹底摧毀活動在這一區域的抗日軍民的生存條件。
為此,日軍采取梳篦拉網戰術進行“清鄉”,在“治安區”建立“保安隊”“警備隊”“治安軍”等偽軍和各級偽政權,同時強化保甲制度,清查戶口,發“良民證”,以此來加強殖民統治。日軍第十三集團軍由參謀長負責“清鄉”,并成立該集團軍“清鄉”指揮所及“清鄉”特務機關,直接指揮日偽的“清鄉”活動。汪精衛為配合日軍的這一企圖,在南京成立了“清鄉委員會”,汪精衛自任委員長,陳公博、周佛海為副委員長,李士群任秘書長,陳璧君任總干事。日偽計劃用6個月時間在“清鄉”區內徹底消滅新四軍領導的抗日力量,建立起徹底的偽化統治。
1943年新年伊始,中共華中局發出指示,指出形勢的嚴重性和堅持斗爭的有利條件,明確提出了反“清鄉”斗爭的總方針:必須堅持原地斗爭。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偵察到的情報,粟裕等新四軍領導認真討論了“以公開武裝斗爭為主,達到堅持原地斗爭目的”的方針,接著,向全區軍民發布了反“清鄉”的緊急動員令。
華中新四軍運用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豐富經驗,采取了多種反“清鄉”的辦法:一是避開敵人主力,將主力部隊向敵人薄弱處進行突擊,開辟新區,以我之所得償我之所失,使敵得于此而失于彼;二是留在原地堅持的部隊采取游擊戰術和秘密斗爭相結合的辦法,部隊行動以分散、隱伏為主,造成敵來我去、敵去我來的形勢;三是當敵人集中力量對一個地區進行“清鄉”時,其他各區就進行全面出擊,擾亂敵人的后方;四是在敵“清鄉”區動員廣大群眾把封鎖木柵燒毀或拔掉來破壞敵人的封鎖。
新四軍領導華中人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斗爭,在“清鄉”區內,新四軍和地方部隊以區隊、民兵開展群眾性游擊戰爭為主,以武工隊對日偽軍進行重點打擊為輔。主力部隊撤至“清鄉”區外圍,隨時抓住敵人的弱點,機動地給予打擊,或抓住有利時機,由外向內,在封鎖線上打開缺口,突入“清鄉”區內,攻克據點,掩護和配合群眾斗爭,爾后又迅速撤出;還進入“清鄉”區組織一批武工隊,同地方武裝、民兵一起作戰。形成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波瀾壯闊的人民游擊戰爭。
3月至9月,華中軍民共殲滅日偽軍2400余人,爭取偽軍1700余人投誠反正;摧毀日軍據點49處,碉堡200余座,不僅粉碎了日、偽軍的軍事和政治“清鄉”,保持了軍隊的有生力量,并頑強地堅持了原有的陣地。1944年,華中抗日軍民在中共領導下轉入局部反攻,1944年下半年又開始由內線反攻轉入外線反攻,進一步擴大和開辟了新的抗日根據地。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中共中央華中局的決定,受蘇中區黨委和蘇中軍區派遣的秘密黨員湯景延等領導通海自衛團打入偽軍內部,進駐“清鄉”重點區,配合反“清鄉”斗爭。1943年9月29日夜,湯景延等奉命率部舉行軍事暴動,駐在金沙據點的團部,在湯景延指揮下,將偽金沙特工組站正副站長、偽警察局長等擊斃,并俘虜了全部特工人員,繳獲機槍1挺,長短槍20多支,勝利回到抗日根據地。此后,湯團在南通警衛團團長梁靈光部掩護下撤出金沙。
與此同時,其他點上的湯團部隊也在我方掩護下順利撤出,并摧毀了石港、季家灶偽區公所,平毀了余金碉堡。此后湯團勝利返回抗日根據地。
編輯:曾珂
關鍵詞:反清鄉 華中軍民反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