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什么樣的提速降費才是有誠意的
記者17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三大運營商日前公布了2016年提速降費工作計劃,我國通信資費今年將繼續下降,網速和網絡覆蓋將持續提升。(5月18日《貴州商報》)
時間無言,如此這般,路依然遠。時間倒回到一年前,2015年5月15日,三大電信運營商齊齊推出提速降費的方案,在當時看來,可謂誠意滿滿。一年之后,當三大運營商自信滿滿地交于“超額完成任務”的成績單時,消費者卻對此并不領情——沒感覺。
一邊是“讓利逾400億,用戶月省2.6元”,另一邊卻是輕飄飄的“沒感覺”,此中違和到底何來呢?細細想來,可能也并不奇怪,三大運營商著實是讓利了,但是,在如此大基數的消費群體面前,難免會稀釋得“沒感覺”,再者說來,隨著網速的提高,用戶的流量消費也會相應增加,即便單位費用降低,但總體費用增加了,也會影響“降費”的消費體驗。
無論如何,在總理兩次督辦下的“提速降費”,都是值得歡迎的。如今,面對消費者的“不買賬”,三大運營商該委屈嗎?據悉,針對用戶反應的提速降費“沒感覺”,三大運營商均在5月17日電信日前夕公布了新一輪提速降費方案。在提速方面,均表示將加快4G網絡建設和光網建設。在降費方面,將通過多種形式繼續降費。
能在消費者的“不買賬”中,公布新一輪的提速降費方案,從內容來看,三大運營商此次顯然表現出了更大的誠意,那么,一年之后,它們又會否收獲誠意點贊呢?換句話說,什么樣的提速降費才是有誠意的呢?
對消費者來說,最有誠意的想象,莫過于費用越低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當然,這終究是美好的想象,在消費者與運營商之間,即便要慮及電信服務的公益性,最深刻的依然是生產-消費的商業關系,是一種建立在市場契約基礎上的商業關系。
應該說,所謂有誠意的提速降費,并不能局限于“提了多少速,降了多少的“恩賜”,而是在這種關系調整中,能看到現代商業邏輯的主導價值。換句話說,一是消費者與電信服務提供商都要處于對等的關系中;二是提供商在公平、公開、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生產”信息服務。一個顛撲不破的規律是,如何收費,它只應關聯著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等市場要素。
由此再來觀照三大運營商的提速降費,讓利逾400億,讓用戶月省2.6元,是在充分競爭下的結果嗎?所謂超額完成任務,完成的到底是行政任務還是市場任務呢?當強制搭售、高價套餐魑魅未除,新一輪的方案中,到底有多少蘊含著市場邏輯呢?
于此而言,提速降費從根本上說,只是電信服務市場一次角色的厘清,讓作為生產者的電信運營商恪守市場規制,在公開、平等中實現消費者權益的回歸。所謂獲得感,它應體現在看得見的消費者權利細節中,比如看得見的網速、能感知的獨享、看得懂的賬目以及真實的話語權。
如此,方是有誠意的提速降費。(高亞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提速降費 電信 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