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海口耄耋老人臥病在床不忘公益
鋪一條路、建一座橋、建一條防洪堤或涼亭,回顧近年來本報刊發過的在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眾多熱心公益的村民,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為之贊嘆。日前,記者在去海口鎮下鄉蹲點采訪的過程中了解到,在東江村源頭坑自然村,一位87歲老人幾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的精神,也被當地村民廣為稱贊。
老人名叫徐仲林,近段時間,因為身體不適被子女送往麗水的醫院接受住院治療。日前,剛剛回到家里臥床養病的他,卻還在叮囑大兒子徐松波要繼續修路,不僅為他圓夢也為方便周邊的村民出行。
當天,在徐仲林的家中,老人已臥床無法接受長時間的采訪,只能用微弱的話語交待妻子一些事項。因此整個采訪均由其妻子和大兒子完成。
原來,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徐仲林就萌生了要修路的念頭。當時的源頭坑自然村,因為距離鎮中心比較偏遠,道路交通很不便利,而該村還連接著另外3個自然村,涉及150名村民的出行問題,都只能依靠一條不足50公分的石子路來解決。
“連接其他幾個村的道路太窄了,以至于那時候我們下地種田要是碰到兩個人同時挑著扁擔的,那就沒法通過了。”徐仲林的妻子告訴記者,從那時起,徐仲林就決定要修路,將石子路拓寬,并修建一條通往鄭坑自然村的防洪堤,以解決大家出行的困擾。
有了這一想法后,徐仲林積極跟村兩委、鎮政府溝通,爭取幫助。為了盡快能夠開工修路,他還將家里一頭飼養到200多斤重的豬殺了換錢,雇了工人修路。從拓寬石子路到修建防洪堤,到給村道進行水泥硬化,再到建攔水壩,這些年來,徐仲林斷斷續續地投入了55萬元,只為完成自己的公益夢。如今,從源頭坑自然村村口向鄭坑自然村方向一條長1000多米、寬4米的防洪堤,不僅成為周邊村民出行的主要路徑,也起到了很好的防洪效能。
徐仲林的公益夢想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在行動。近年來,受父親熱心公益精神的影響,他的幾個兒子也紛紛出錢出力,加入到源頭坑自然村的村莊建設中。
“其實我們這樣做一方面是想將父親熱心公益的精神傳承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把村莊建設得更美讓大家居住得更舒適些。”徐松波告訴記者,去年他在村里的小河上修建了兩座寬1米和1.8米的小橋,隨著“五水共治”工作的開展,小河里的水越來越清了,他們還打算在河道上游建一個大水塘,供前來游玩的游客游泳、玩水等。
臨行前,徐松波表示,父親常掛嘴邊的事就是熱心公益,即便如今臥病在床也不忘公益事業,做好公益事業已然成為徐家的家風。作為晚輩,徐松波和家人們表示,他們也將繼續下去,讓世代走熱心公益之路。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公益 耄耋老人 徐仲林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