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有本書印了5億冊 你肯定看過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題:有本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新華社記者白旭、魏夢佳
中國每個識字的人都看過此書,有沒有?
自從第一版1953年問世以來直到去年7月,《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
上個月,吉尼斯世界紀錄機構宣布,《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白話舉例的字典,至今出了11版。中國人和世界各地學習中文的人幾乎都用過這本和手一般大小的工具書。
“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余桂林說。
建國之初,為了規范漢語的使用和消除文盲,中國出版了這本字典。“那個時候字典里面有很多插圖,方便識字不多的人理解其中的內容。”余桂林說。
時代變遷,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中,新華字典也不斷嬗變,而且大約五到七年就要修訂一次。
《新華字典》收字變化折射中國社會變遷
十一版中,不斷有新的字和詞被加進來。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時字典收錄了8000多個漢字,而到了第十一版,收錄漢字的數量增加到了13000個。2011年第十一版就增加了“拜拜”的“拜”、“啫喱”的“啫”等新的字頭。一些網絡用語也逐漸被吸納進來。第十一版中出現了“曬”、“奴”和“門”等字在網絡上的用法。比如“曬”的解釋是“展示,多指在網絡上公開透露自己的信息”,例如“曬工資”;“奴”的解釋是“為了支付貸款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例如“房奴”;“門”的解釋是“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例如“學歷門”。
每次修訂不僅要反復推敲,甚至會引發爭議。
2008年出版的《品牌之道:商務印書館》一書中寫道,1971年的版本在修訂時正逢中國文革“破四舊”,修訂小組的第一稿中刪去了被認為有“封建色彩”的“陛下”、“太監”等詞。周恩來總理看到送審稿時表示,這些詞不應該被刪去。
書中說,周恩來總理提出,不能認為‘陛下’等都不能進字典。“字典是工具書,有它的特點,要從群眾的需求出發,不能主觀,有些知識還是需要的;人民要了解歷史,歷史上的一些事物應該介紹的,不要回避。”他說。
例詞的添加和刪除,都免不了有爭議。比如有時代特色的“人民公社”等。雖然《新華字典》已不見其蹤,但一部分人認為“人民公社”客觀存在,是歷史的表征,這個詞條有存在的必要。在2005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此前被刪除的“人民公社”一詞再次被收錄。
為了準確解釋一些新出現的事物,編輯還需要做很多調研。
1998年修訂本新增加的字頭中,有一個“焗”字。當時百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因此為頭發做焗油成了一種時尚。
“可是怎么解釋這個字大家沒有把握。”余桂林告訴記者,當時有一位叫賈采珠的編輯先后兩次到理發店去請教,自己還體驗了兩次焗油,才算把這事兒弄清楚。
在現在字典的254頁,“焗油”是這樣定義的:“一種染發、養發、護發方法。在頭發上抹油后,用特制機具蒸汽加熱,待冷卻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中,中國的環保力度不斷加大,動物保護意識深入人心。有讀者建議,關于動物的詞條中要對體現保護意識。
在第十版的修訂中,一些動物名稱比如“狍”在用字解釋中,“肉可以吃,毛皮可做褥、墊或制革”這樣的字眼被刪去了,增加了這些動物作為“國家保護動物”的說法。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新華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