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人物志人物志
傅璇琮:學術和人生的啟迪者
學術上的權威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參加廈門大學的唐代文學學會的年會后,我才有了見傅先生的較多機會。
1992年我第一次參加大會,正好是唐代文學學會換屆,從這一年開始由傅先生任會長。后來,我由常務理事到副會長,一直在傅先生的領導之下。每兩年一次的學會年會,傅先生都精心設計研討主題,親自聯系主辦單位,關注《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和《唐代文學研究》兩本年會刊物的出版。
在北京和外地開學術會議、每年的論文答辯評審等場合,我也常常能見到傅先生。傅先生每有新著出版,總是送我一冊,我有書也一定呈請他指教。我知道他的工作非常繁忙,頭緒也多,一般情況下不敢打擾他。但是有什么會議請他出席主持,他從不拒絕,也從不敷衍了事,總是認真發言,提出許多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
有一次去北師大開會,在校內馬路上遇到他,他問我:“你知道今天與會的都有誰嗎?”我說不知道。他就笑著說,你參加會議不把這些都了解清楚嗎?我這才知道原來他參加每個會議之前都是認真做功課的,事先一定把會議的宗旨了解清楚,做好準備,所以在會上才永遠不會發空論,而且每次都有新鮮的意見。
傅先生以自己的學術著作及其主持的大量項目實踐了他的種種建議。他的《唐代詩人叢考》是唐代文學研究者人手一冊的必讀經典,同時他的研究視野又不限考據和文獻,《唐代的科舉與文學》以及《李德裕年譜》《唐翰林學士傳論》等都是研究唐代文學發展的社會原因與文學關系的典范之作。這些著作引導了30年唐詩研究的主要方向,出現了大批為國內外漢學界注目的成果,而且影響到其他相關方向的研究。
我常常想,如果把傅先生每次在學術會議上的發言搜集起來,不但可以清晰地看出這30年來我國學術發展的歷史進程,而且能證明他的許多意見都是有前瞻性的,對學術的發展是有指導意義的。
為人謙和的大家
傅璇琮先生的為人謙和也是眾所周知的。
傅先生為新時期中國的古籍整理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長期擔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成員、中華書局總編輯,與顧廷龍主編了《續修四庫全書》,后來又與楊牧之主編了《中國古籍總目》,并擔任《全宋詩》第一主編,此外還有《全宋筆記》《宋登科記考》《宋才子傳箋證》等等重大項目。
傅璇琮先生從不掛主編的虛名,每個項目都是親自選題策劃、參與編寫,直到落實出版,精力之旺盛實在驚人。他還組織許多青年學者加入到《唐代文學編年史》《唐才子傳箋證》等大型項目中去,為唐代文學的研究奠定了寬廣而扎實的基礎,也培養了許多學界新人。
2004年我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文學院要我組織一個“名賢講席”,要求邀請全世界最頂尖的古典文學研究者來講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思路方法,每位講者配一位專家作講評。我們邀請了傅璇琮先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浦安迪先生、日本東京大學的田仲一成先生,以及當時在港任教的臺灣大學吳宏一先生和北大張少康先生。
我在排場次時,請傅先生講第一場。他看到講席程序表以后,把我叫到一旁,悄悄說:“你把我安排在第一講不合適,讓外賓先講吧!”我認為傅先生應該最先講,這是當仁不讓的。他推讓再三,我還是堅持請他最先上場。
傅先生就是這樣,盡管已經是國內人人敬仰的權威,卻從來不在場面上擺大學者的架子。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鏈接
傅璇琮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奠定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術基礎。后因全國院系調整,轉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年畢業留校任助教。后調入中華書局。
傅璇琮歷任中華書局總編輯、編審,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清華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央文史館館員。2008年3月起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去世,享年83歲。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傅璇琮 葛曉音 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古典文學 學術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