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于謙加入民革 民革與國民黨關系大解密
這一界定,既指明了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并具有明確政治目標的政黨,而非學術或行業之類的群眾組織;也指明了民革是一個“參政黨”,而非“在野黨”、“反對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政治制度。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章程中對民革性質的規定,體現了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特點。
2、 什么是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孫中山所創建的一個中國政黨。中國國民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亦是中華民國與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之一。其前身最早為成立于1894年的興中會,而后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中國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10月10日經孫中山改組后改為現名。中國國民黨從1928年北伐成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起,至1948年改組中華民國政府。于1949年解放戰爭中失利,從中國大陸撤守至臺灣島,現為中國臺灣地區政黨。
1949年12月1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由成都遷至臺北。蔣介石去世后,廢除“總裁”制,黨的首腦改稱中央委員會主席,由蔣經國連任至1988年1月13日去世。其后則由李登輝繼任至2000年3月。期間地位為臺灣地區執政黨。其后臺灣地區領導人由臺灣民主進步黨人士陳水扁繼任,在此期間中國國民黨成為臺灣地區最大在野黨,直到2008年中國國民黨人士馬英九競選成功,中國國民黨才再度成為臺灣地區執政黨。
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為洪秀柱,是國民黨歷史上的首位女性主席。
3、 民革與歷史上及現在的國民黨啥關系?
1927年后,以宋慶齡、何香凝為代表的國民黨民主派,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43年一部分國民黨民主分子開始籌建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1945年10月在重慶成立;1943年另一部分國民黨民主分子在桂林、平昭籌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1946年4月在廣州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會議,會議決定,“脫離蔣介石劫持下的反動中央”,聯合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入戰略反攻的歷史性時刻,國民黨各民主派別和其他愛國民主分子,在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和革命精神的基礎上,在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共同目標下,實現了大聯合,促進了國民黨內部的加速分化,使中國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要變化。
民革與現在的國民黨有何聯系與區別?200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的周鐵農曾表示,民革和國民黨“現在所堅持的政治理念,所追求的政治目標是不一樣的”,“國民黨現在是在臺灣的政黨制度下的一個政黨,民革是在大陸的政黨制度下的一個參政黨。我們民革在章程當中已經明確宣布,我們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民革黨章指出,本黨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為工作重點。由于歷史淵源和民革祖統工作緣故,民革和臺灣的國民黨、泛藍陣營,長期都有往來。民革中央曾多次組織調研團前往臺灣,以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其中包括與連戰、吳伯雄、馬英九等國民黨高層人士交流。近年來,民革也多次邀請中國國民黨中生代來訪,民革和他們很多人都成為了好朋友。
針對兩岸關系面臨的新情況,今年全國政協大會上,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代表民革中央做了《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方能行穩致遠》發言。
4、 民革與新中國的建立
民革成立后,即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共同斗爭。在如火如荼的人民解放戰爭中,民革各級組織和黨員一方面繼續大力開展反對國民黨統治集團的政治斗爭,一方面利用自己同國民黨的歷史關系,積極進行爭取國民黨軍政人員認清形勢、棄暗投明的活動。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于謙 民革 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