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關注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 聚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劉迎龍委員獻計破解“二孩”時代“醫荒”讓兒科醫生坐診社區衛生機構
“目前我國兒科醫生嚴重不足,平均1800多個兒童有一個兒科醫生,而美國兒科醫生的比例是1.6比1000,‘二孩’時代來臨,這種供需矛盾會更嚴重?!?月10日,全國政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題協商會上,劉迎龍委員提出一個設想:鼓勵在職副主任醫師級別以上的兒科醫生開設兒科診所或工作室,可以掛靠在社區衛生機構,利用休息時間,比如晚上7點到9點半,或是周末,為社區孩子們診治。
劉迎龍說,孩子們一般患的是感冒、發燒、拉肚子等毛病,在家里治療就足夠了,兒科醫生在自己的社區治療,還能跟患者有情感交流,病情有變化時也可及時轉入大醫院治療,這是緩解兒科醫生不足的一個立竿見影的辦法。會上,劉迎龍建議政府對此出臺支持政策,比如兒科醫生收30元的診療費,政府再配套補貼30元,這筆收入可考慮減稅,此外,還要與醫保接軌,并對醫生所開處方予以報銷,“這有利于促進兒童常見病例向基層診所流動”。
不過,劉迎龍也表示,從長遠看,加強兒科醫師隊伍建設是根本,必須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增加醫學院校兒科人才培養數量。他還特別強調,醫學院校兒科招生不能“降準、降分”。會上,這個建議也得到了與會相關部門的贊同。據悉,在今年3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2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切實緩解兒童醫療服務資源短缺問題。對于兒科專業招生“降準降分”的問題,出席會議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則明確表示,兒科專業招生不會降低標準,而是采取優先錄取、鼓勵報考的措施,以增加人才培養數量。(謝靚)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 醫改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