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朋友圈雞湯營銷文,只有算計沒有溫存
每天打開微信朋友圈,你總能看到一些微信好友轉發各式各樣的雞湯文和養生帖,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被轉發的文章背后,暗藏著虛假廣告的“轉發”產業鏈:雞湯文大多由專門的微信公號或者APP等轉發平臺進行分發,注冊人員再通過轉發此類附帶廣告的文章來獲取分成,轉發一次1到5分錢;一篇10萬+文章,轉發平臺可獲得3萬元的灰色收入。雞湯文除了制造垃圾信息,內置的廣告還會給網友帶來誤導,甚至就是一場騙局。(5月9日《新京報》)
你永遠不知道,一篇矯情的雞湯文內中,藏著怎樣的惡意與禍心?聳動的敘事文風,夾帶著粗鄙的垃圾營銷,已經一再敗壞朋友圈文章的聲名。在種種表面亂象背后,當然是苦心經營的灰色生意,是盤根錯節的產業鏈條。“流量變現”的老套邏輯,嫁接到微信端口的龐大生態之中,很容易就衍生出一套全新的推銷把戲。而當這一切,借助于“眾包分發”進行狂轟濫炸,注定讓人不勝其煩、防不勝防。
內容分發平臺與虛假廣告投放者,這兩者所結成的利益同盟,勢必是災難性的。自始至終,這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陷阱:首先,寫作者刻意迎合受眾的認知偏見、獵奇心理或焦慮情緒,投其所好炮制各式雞湯文和養生貼;然后,轉發平臺動用人數眾多的注冊會員參與轉發任務,從而將上述營銷文推到“強連接”的社交網絡擴散。熟人滲透,加之情境渲染,使得朋友圈的營銷文章極具隱秘性和煽動力。
雞湯文、養生貼中的虛假廣告大行其道,不僅是源于流量變現的急迫嘗試,更折射了“人際資源貨幣化”的悲哀現實。不少人為了賺取微不足道的“分成”,不惜罔顧親朋情義與道德良知,不負責任地轉發、散播各型各款的營銷文章。卻殊不知,其在無意之間,已然成為一場騙局的推波助瀾者。時至今日,病變的微信朋友圈,或已淪為充斥著算計與出賣、施害與互害的逐利場。
由單純的通訊工具、社交平臺,演變為事實上的內容介質和廣告載體,微信這一路走來可謂命途多舛。不得不說,相較于微信端口所產生的巨大流量,相較于那無比可觀的消費潛力與市場商機,其所搭建的內部管理框架、其所遭遇的公共監管壓力還遠遠不夠。也正是這種“能力與責任不匹配”的狀態,給虛假廣告留下了極大的可乘之機。現實情況是,那些在正規平臺無法投放的廣告,在微信朋友圈里居然如魚得水,賺得盆滿缽滿。
該如何準確界定朋友圈廣告?該如何為之設計一套匹配的監管辦法?這些都是全新的命題,卻也是亟待破解的難題。如若不然,當“營銷文”產業鏈一路狂奔,當所有的雞湯文都被懷疑是否真誠,當微信好友都變成需要提防的對象,誰還會留戀朋友圈最后一絲的溫存。(然 玉)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朋友圈 雞湯營銷 雞湯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