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新疆新和:絲路古遺址保護捉襟見肘
談保護,心有余而力不足
“從全國角度來看,古代城池、烽燧、戍堡遺址如此集中地分布在我們縣很罕見,這是中央政府有效管理西域的歷史見證,也是絲綢之路繁盛、東西方文明匯聚交流的物質見證。對我們來說,文物保護工作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這些有效的文化遺產,是我們向世界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一個物證?!背探ㄜ娬f。
1992年,新和縣率先在新疆縣級單位成立了文管所。“當時不知道究竟要干什么,也不會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當時有個文保處,才幾個人。最后我們想,反正要做些事,就開始在遺址區劃保護范圍。因為這些遺址長年沒有人保護管理,許多農民就在遺址內開荒種地,我們就一家家地宣傳動員,說明情況,請他們退到遺址外種地。”程建軍介紹說。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新和縣文物局有項工作一直堅持到今天:每年春秋兩季對遺址進行例行巡查。因為這些遺址多為夯土建筑,春秋兩季農民放水澆地時,一旦發生跑水,對遺址造成的損害巨大。巡查工作堅持了24年,工作人員早就換了幾批,但工作內容沒有變。
2000年前后,由于石油勘探隊伍多了起來,一些人員擅自進入遺址保護區內工作,對遺址造成了一定的損害。新和縣立即成立了油管辦,要求石油勘探前必須來縣油管辦辦理手續,有效地避免了對遺址的損害,杜絕了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
隨后,他們組織了一支永不離開遺址保護區的隊伍——義務文物保護員?,F在新和縣共有17名義務文物保護員,除3人是負責巡回檢查外,其余14人均是家就在遺址附近的農民。他們從小就在這里生長,對這里的情況十分熟悉。一些文物保護員已經是子承父業,從父親手里接過了文物保護的重任。通古斯巴什古城的文物保護員牙生·蘇來曼的爸爸就在這里工作了16年。
“最初,他們一分錢收入也沒有,只有過年過節時單位會送他們一些食品,后來是每年500元、800元的工資,去年每人每年有1500元的工資。用他們的話說,這點錢連每年摩托車的油費都不夠,但他們每個人起的作用很大?!背探ㄜ娬f。
現在65座遺址保護狀態以自然狀態為主,有40多座遺址當年還辦理了土地使用證,20多座因為是近年發現的,尚沒有辦土地使用證。程建軍表示,不是他們不想辦,而是沒有資金從農民手里將土地收回。
遺址保護范圍也從最初的從城墻向外120米,到300米、500米、1公里不等地劃分?!皣以谶@方面沒有統一規定,法律上更是沒有劃定,這讓我們縣一級文物保護部門有時感到束手無策,怎么劃分、如何劃分,需要法律更明確一些?!背探ㄜ娬f。
因為沒有很好地挖掘,新和縣的這些遺址沒有開發利用,更沒有成為游人觀光的目的地。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新和縣遺址的情況,在縣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當地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了一座3000多平方米展出面積的博物館,現在主體工程、附屬工程和外裝修均已完成,但布展卻陷入困境?!拔覀兙褪窍胝故拘潞涂h眾多的遺址文物,但布展最少也需要2000多萬元,錢從哪兒來?這是我們現在最大的難題。”程建軍說道。
幾年前新和縣文物保護感覺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他們積極與內地專業機構和高校合作,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均與新和縣在文物考古挖掘和文物保護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合作。
“我們多年前還提出了大龜茲文化圈的概念,庫車、新和、拜城和克孜爾石窟應共同開展保護研究機制,因為這片土地上的文物是有關聯性的,必須在一種新的研究保護機制下才能更好地保護與研究。另外,我們這里的遺址多為夯土建筑,怎么保護與修復,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國內外專家學者進一步的研究與發現。”程建軍說。(記者 王瑟)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新疆新和 絲路古遺址 古代城池 烽燧 戍堡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