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毒地污染為何總現“神速修復”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作為廣州“地王”的廣鋼新城賣出了277億元,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座備受關注的新城同時也可能是廣東省內最大的“毒地”。據報道,廣鋼新城目前土壤修復方案尚有爭議,土壤修復招標僅僅三個月后,各路房產商即已蓋樓,公開售賣。
根據官方資料,廣鋼“毒地”修復2015年5月29日開始對外招標,預計到2016年7月才能修復完成,總計443天。443天,在按照規范的土壤修復操作來說已經很短了。然而,如此低的要求也沒有嚴格執行,修復招標三個月后就蓋房,堪稱火箭速度。
廣鋼新城的多個開發商都辯白說,它們項目的所有手續均按照政府規定辦好,環評都沒問題。但是,環評沒問題是不是就可以與無健康隱患畫等號嗎?
環保部政研中心環境與健康數據中心研究員王建生曾直言:“國外的環評會評估健康風險,中國的建設項目環評卻不評”。我國的環評體制中,忽視健康影響分析和評估這一塊。常州毒地風波中,環評單位注意到了學校建設地塊所存在健康風險,卻寥寥幾句帶過。
所以說,廣鋼新城的這些開發地塊到底修復效果如何,恐怕是存疑的。
毒地污染,往往經歷時間漫長,污染物復雜,想要徹底修復是非常困難的。在房地產火爆的當下,如果按部就班,嚴謹地對毒地展開修復,無論政府或是開發商,都不情愿,也正因此,突然修復中的偷工減料,也就成為潛規則。
此前,廣州市原南方鋼鐵廠保障房項目的土壤修復過程,就是一個例證。據報道,該場地在環評審議過程中,有專家建議補充加密調查重金屬污染和有機物含量,但最終只增加了重金屬污染調查。相關方面要求專家不要再提有機物污染的問題了,因為修復有機物污染,費用肯定要多。忽略“有機物污染”環評報告得到了環保部門的審批,而且在最終的環評結果中,這么一個大型的鋼鐵廠,只存在金屬微量超標,需要處理的污染土壤僅為300立方米。
可以想象,在環評審批通過的幌子之下,不知道有多少毒地就暗度陳倉,神速般變為了居住和生活用地。對此,我們固然應譴責相關地方政府部門、環評單位以及開發商,但更要看到的是,毒地修復的技術標準、驗收規范,以及相關信息不公開制度的不完善,才是毒地污染“神速修復”的根源所在。
在許多發達國家,毒地修復之所以被公眾所信賴,正是因為嚴格的制度保障,例如在國外,毒地不僅要求進行突然修復,還要求進行地下水修復,但在國內的毒地修復中,進行地下水修復的個例非常之少。所以,毒地修復,急需出臺國家層面的,統一、細致的規范,向“神速修復”說不。
□于平(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廣鋼“毒地” 毒地污染 神速修復